中国巨石是做什么的-中国巨石(600176)股吧

admin 2025-09-08 阅读:4 评论:0
温馨提示: 资深玩家   适合通读全文 小白玩家   可直接下拉到文末【第8点】进行阅读 中国巨石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家神奇的公司——中国巨石。名字听起来特别霸气,但公司其实并...

温馨提示:

资深玩家   适合通读全文

小白玩家   可直接下拉到文末【第8点】进行阅读

中国巨石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家神奇的公司——中国巨石。名字听起来特别霸气,但公司其实并不是中国最大的采石场,而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从事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销售。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对这家公司进行介绍:

1.公司发展历程

2.公司股权架构

3.公司产品及上下游产业链

4.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5.行业规模及国内需求

6.行业竞争壁垒

7.行业竞争格局

8.未来风险提示及总体评价

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发展历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创期(1993-2003年):公司前身桐乡巨石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1993年成立,1994年点火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池窑,1999年借中国化建拼盘上市。规模化(2004-2007年):随着2004年桐乡总部整厂搬迁、扩容升级,2007年底,公司玻纤产能达到亚洲第一。全球化(2008-2017年):2008年年产6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公司玻纤产能上升为世界第一;此后公司在埃及、美国等地投资建厂,开始全球化布局。

制造智能化(2018年至今):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投产,生产效率实现飞跃;成功开发E9高模量玻纤,性能进一步提升。

2.公司股权架构

 央控民营,混改实践的经典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建材股份,持股27%。第二大股东为巨石创始人张毓强实控的振石集团,持股15.6%。公司主营的玻纤业务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集团开展。“央控民营”使得巨石既能受益于央企的资源优势,又能保持民企的市场化、执行力等,成为我国混合所有制实践的经典案例。

3.公司产品及上下游产业链

 3.1公司产品

公司的主营业务单纯又简单,只涉及玻纤及制品的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纱和玻璃纤维制品,主营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超95%,其他业务主要指中国巨石本级销售材料和设备、北新科技贸易业务等。

3.2上下游产业链

从生产流程看,玻纤上游为矿物原料、化工原料和能源,其中矿物原料包括叶腊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矿物原料经过研磨、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后, 进入池窑进行熔制、拉丝等环节可制成原丝,再通过烘干、络纱、短切等流程形成直接纱、短切纱等玻璃纤维纱;玻纤纱可加工制成玻纤制品(短切毡、电子布等);玻纤制品进一步与树脂等增强材料相结合可制成复合材料(玻璃钢等)。

4.财务指标分析

4.1营业收入

公司2023Q1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8.5%,主要是价格同比下跌所致,卓创资讯统计的全国无碱缠绕直接纱Q1均价同比下滑2042元/吨,环比Q4继续下滑24.5元/吨。

4.2毛利率

公司2023Q1单季毛利率为29.9%,环比下降3.2pct,主要是受到价格下降的影响;全球能源短缺状况近期有所缓解,公司成本水平相对稳定。

4.3费用率

公司2023Q1期间费用率11.8%,同比+2.9pct,费用端提升主要是受到分母端收入下滑的影响,从绝对值来看保持稳定;

5.行业规模及国内需求

5.1行业规模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玻纤市场收入份额在全球市场中实现了提升,由 2017 年的 25%提升至 2021 年的 31%。

5.2国内需求

玻纤及制品下游应用领域情况

在中国玻纤消费市场中,有相对比较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建筑、管道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5G、风电、汽车轻量化,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期”和“成长”双重属性。其中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轻量化替代品,以及以风电叶片为代表的环保玻纤的需求增长较快。

6.行业竞争壁垒

(1)资金壁垒

玻纤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池窑、厂区的建设与拉丝机、铂铑合金等设备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因此建成规模的池窑生产线的门槛较高。

(2)政策壁垒

工信部于2012年10月发布《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指出"新建无碱玻璃纤维池窑粗纱拉丝生产线单窑规模应达5万吨/年以上,新建细纱拉丝生产线单窑规模应达3万吨/年以上",同时规定了能耗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因此小企业被迫出清。

(3)技术壁垒

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对手,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效率明显高于新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最终会转化为效率的提高,新进入者很难形成竞争优势。这类产品往往需要长周期的认证,客户换供应商的成本比较高,粘性很强,新进入者很难替代。

7.行业竞争格局

2022年国内产能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玻纤行业产能高度集中。据中国巨石公告,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OC、NEG、JM 六大巨头合计产能占有率超过 70%。我国前三大玻纤企业为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2016 年国内玻纤企业 CR3 为 60%,2022 年 6 月该比例上升 3pct 至 63%。

8.风险提示及总体评价

8.1 风险提示:

(1)国内风电、热塑、建筑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若稳增长提振效果有限,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内需整体修复有限,将导致玻纤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公司业绩水平。

(2)产能投放超预期的风险

我们测算2023年粗纱有效产能将新增20.4万吨,电子纱有效产能将缩减3.5万吨。若产能超预期投放,将导致玻纤产品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下行。

(3)海外经济进一步衰退的风险

近年来海外收入占比中枢为30%左右,若海外经济进一步衰退,将影响公司海外收入。

(4)原燃料价格上升超预期的风险

公司成本部分取决于叶腊石、石灰石等原材料及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水平,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将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8.2 总体评价:

(1)风电增长

虽然目前风电需求占比较低,但未来几年风电纱的需求随着风电装机量的快速上升而翻倍增长。

(2)领先的成本优势

2023年Q1产品价格跌至历史地位,但扣非净利润仍有将近5亿,毛利率30%左右。

(3)估值

目前PB2.01,估值在历史较低位置,但中国巨石作为周期股,产品价格仍然还没企稳。

虽然中报预告披露2023年Q2利润(7亿)环比Q1(5亿)有所回暖,但仍需要等待产品价格回升后再深入布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乖离率(BIAS)是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股价与其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偏离程度。通过计算股价与均线的差值占均线的百分比,投资者可以判断当前股价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BIAS的计算公式为: BIAS = (当前股价 – 移动平均线) / 移动平均线 × 100% 当BIAS值大于10%时,通常认为股价处于超买状态,市场可能面临回调风险;而当BIAS值小于-10%时,则认为股价处于超卖状态,市场可能迎来反弹机会。 乖离率的基本原理 乖离率的核心思想是股价会围...
  •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中常用的趋势跟踪指标,由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组成。它通过计算两条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差值,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趋势的强弱和转折点。本文将深入解析MACD的构成、计算方法及其在捕捉趋势转折与背离信号中的应用。 MACD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MACD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DIFF线是短期EMA(通常为12日)与长期EMA(通常为26日)的差值,反映了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差异。DEA线则是DIFF线的9...
  •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顺势指标(Commodity Channel Index,简称CC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和外汇市场的技术分析工具。它由唐纳德·兰伯特(Donald Lambert)于1980年提出,主要用于衡量价格相对于其统计平均值的偏离程度。CCI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当前价格与历史平均价格的差异,来判断市场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 CCI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但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比较当前价格与一定周期内的平均价格,来衡量价格的波动性。具体来说,CCI的计算公式为:CCI = (当...
  • 威廉指标突破80?别急,还需这些指标验证!

    威廉指标突破80?别急,还需这些指标验证!
    威廉指标(Williams %R,简称WMSR)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主要用于判断市场的超买和超卖状态。它由拉里·威廉姆斯(Larry William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通过测量当前价格相对于一定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的位置,来反映市场的短期动能。本文将深入探讨威廉指标的基本原理、如何利用它判断短期超买状态(80以上),以及为什么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验证。 威廉指标的基本原理 威廉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WMSR = (最高价 – 收盘价) / (最高价 –...
  •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n-Balance Volume,简称OBV)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由乔·格兰维尔(Joe Granville)在1963年提出。OBV通过累计成交量的变化来预测股票价格趋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价分析工具。OBV的核心思想是成交量是价格变动的先行指标,成交量的变化可以预示价格的未来走势。 OBV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当某一天的收盘价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被加到前一天的OBV值上;当某一天的收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从前一天的OBV值中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