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投资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复权”,许多新手投资者在看股票走势图或计算收益率时,可能会发现股价有时会出现“断层式”的下跌或上涨,这往往与除权除息有关,而“复权”正是帮助我们还原股票真实价格走势、进行客观分析的重要工具,究竟该怎样正确看待和运用股票复权呢?
什么是股票复权?为何要复权?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除权除息”,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如送股、转增股本、派发现金红利)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时,会进行除权除息处理,除权除息日,股票的交易价格会相应下调,以反映股东权益的稀释或现金的流出,某股票10送10,除权参考价会大致折半。
如果不进行复权处理,股票的K线图就会在除权除息日出现一个巨大的向下跳空缺口,使得股价走势失真,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果投资者想要计算从上市至今的真实总收益率,也必须考虑这些分红送股的影响。
股票复权,就是将股票历史上的除权除息效应消除,对股票价格和成交量进行技术处理,使得K线图能够连续、真实地反映股票价格的长期变动情况。 复权主要分为两种:
- 向前复权(Forward Adjustment):以当前股价为基准,将历史上的除权除息日股价进行调整,使得K线图形成一个连续的走势图,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复权方式,它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股票从上市至今的真实价格变化和运行趋势。
 - 向后复权(Backward Adjustment):以上市首日的股价为基准,将后续的除权除息日股价进行调整,使得K线图向上延伸,反映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股票且所有分红都再投资,当前股价会达到什么水平,这种方式更能体现股票的长期增值能力和投资者的真实累计收益。
 
怎样看股票复权?——实践指南
大多数股票交易软件和行情分析系统都提供了复权功能,投资者在查看股票走势时,通常可以在K线图界面上找到“复权”选项,选择“向前复权”或“向后复权”。
- 
选择合适的复权方式:
- 向前复权:对于大多数技术分析者而言,向前复权是首选,因为它能保持股价的连续性,便于观察近期走势、形态、均线系统等,你想分析某只股票近一年的趋势并使用均线,向前复权能让均线更准确地反映当前价格与历史均价的关系。
 - 向后复权:如果你更关心股票自上市以来的整体涨幅、累计回报,或者想评估长期持有策略的效果,向后复权则更具参考价值,向后复权后的股价通常会显得非常高,但这恰恰体现了复利的力量。
 
 - 
观察复权后的K线图特征:
- 连续性:复权后的K线图会“填平”除权除息造成的价格缺口,使得价格走势看起来是连续的。
 - 真实趋势:你能更直观地看到股票在较长周期内的运行趋势是上升、下降还是盘整,避免了因除权造成的“假摔”或“假涨”。
 - 技术指标的有效性:基于复权后价格计算的技术指标(如MA、MACD、KDJ等)会更准确,因为它们基于连续的价格数据。
 
 - 
结合成交量分析:
复权通常也包括对成交量的复权,向前复权后,成交量通常保持不变;向后复权后,成交量可能会按比例放大,分析成交量时,应结合复权后的价格走势,判断资金进出和买卖意愿的真实性。
 - 
注意复权基准点:
不同软件或数据提供商的复权算法可能存在细微差异,尤其是在涉及多次除权除息时,但总体而言,主流软件的向前复权和向后复权结果差异不大,足以满足分析需求。
 
正确看待复权的意义与投资启示
- 
还原价格真实面目:复权帮助我们过滤掉除权除息的“噪音”,看到股票价格变动的本来面目,避免被“低股价”的假象迷惑(10送10后股价从20元变为10元,并非股票价值腰斩)。
 - 
提升技术分析可靠性:连续的K线图是技术分析的基础,复权后的数据能提高趋势线、形态、指标等分析工具的准确性,为买卖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准确评估投资回报:计算股票的累计涨幅、年化收益率时,必须采用复权数据(尤其是向后复权),才能真实反映从买入到卖出(或从上市到当前)的整体收益情况,包括分红送股带来的再投资收益。
 - 
理性看待分红送股:复权后,投资者能更客观地评价分红送股对自身财富的实际影响,有时,高送股(如10送20)在除权后股价看似“便宜”,但复权后可能发现并未带来实质性增长,关键还是看公司的基本面和实际盈利能力。
 - 
长期投资视角: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向后复权更能体现优质股票穿越牛熊、持续增值的能力,坚定持有优质公司的信心。
 
股票复权是投资者进行理性分析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并非复杂的数学难题,而是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股票长期价值趋势的“透视镜”,在查看股票走势、进行技术分析或计算收益时,务必记得使用复权功能,并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向前复权或向后复权,只有基于真实、连续的数据,我们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在股市的浪潮中行稳致远,复权是工具,投资的核心仍在于对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和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