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买台积电(巴菲特买入台积电说明了什么)

admin 2025-09-08 阅读:4 评论:0
昨天有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著名内幕交易爱好者,被封为股神的巴菲特被爆出买了41.18亿美元的台积电,受此消息刺激,中美的芯片股一起大涨。 在G20峰会上,中美关系定调为长期竞争关系,美国向来不讲武德,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来个一对一的单挑式竞争...

昨天有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著名内幕交易爱好者,被封为股神的巴菲特被爆出买了41.18亿美元的台积电,受此消息刺激,中美的芯片股一起大涨。

在G20峰会上,中美关系定调为长期竞争关系,美国向来不讲武德,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来个一对一的单挑式竞争,要竞争,就要裹挟着小弟们一起上。

这还不是考验他们怎么选边的问题,而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要老美看上了,就必须为己所用,否则,直接就被贴上个敌人的标签,这就是玩霸权的手段。

老美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全产业链上一起上,毕竟去工业化几十年了,即便是贴心小弟们,在经济学的所谓竞争优势大法忽悠下,早就被带歪了。

金融要如何才能控制实体呢?如果实体形成完全的产业链,彼此能自成一体,那么金融只能老老实实的充当服务者,而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指挥整个生产体系运作的控制者。

在全球化这个大饼下,产业资本被金融资本玩弄于股掌之在,但因为过度吞噬国力,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不满,天选之人川宝带着MAGA横空出世,发起了各种去全球化,再工业化运动。

这种民意强大如斯,以致于民主党上位以后,都无法与之抗衡。

然而正如我在之前很多文章里说的那样,美国想要重新工业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社会已经被金融给重新定义了一遍,要成功的话,改革都不够,只有革命,让资本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选择工业体系里最重要的,后来者很难再追赶的,想方设法逼他们回到美国。

比如说芯片行业!

美国芯片行业为什么衰弱?因为芯片是最能吞噬国力的产业。

以韩国为例,韩国以举国之力孤注一掷发展芯片产业,为了维持技术先进性,必须维持天量资本开支,否则就要被竞争对手追上,没有先进性加持,意味着从前所有的投入都化为乌有。

这就是个吞噬资源的无底洞。

在美国,金融资本的玩法就是尽可能的减少资本开支,尽可能的将重资产的项目外包给供应链,然后留在美国的伪实体就可以保留大量的现金,这些钱就可以用于回购股份,分红,不停的投喂金融资本,这样就能很快吹起金融资产的大泡泡,赚钱的速度可比发展实体经济要快多了。

这么做还有个好处,逼着重资产的企业背负上自己背负不起的外部债务,这就更容易被金融资本操控,一旦有需要,就可以玩债务危机的把戏。

实体经济中投入的资本性支出其实是很难变现的,今年大价钱买的设备,可能明年就只能卖个废铁的钱。

所以当年很牛叉,走在产业前线,既能制造又能设计的全才英特尔最后止步不前,以致于被台积电完全抢去了风头。

但台积电付出的成本也是很惊人的,在经过一系列削减以后,2023年台积电还维持了3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

但我们反过来去看英特尔,这么多年来,坚持苟且,不掺和先进制程,这影响到它依旧当全球电脑芯片CPU老大的位置吗?

资本最喜欢把科技产业变成垄断行业,只要能维持垄断地位,就不需要创新,不需要多加投入了,好处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变得更清晰了,对金融资本来说,风险更小,收益更大。

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你拒绝创新,不代表着后来者都会躺平了等在后面一起苟,即便龙头们能用一堆专利来拦路,但技术这玩意,只要肯死命氪金,后发优势并非只是随口说说。

美国在封印了日本的芯片产业以后,扶持起了台湾省和韩国两家互相竞争,但现在看来,先进芯片制造业里,台积电已经稳稳胜出。

按照美国垄断玩法,走到今天,已经近乎结束摩尔定律的台积电算是养蛊玩法里最后的赢家,这样的台积电也只有一个结果,被抢回美利坚。

关于抢走台积电的话题,在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是台湾省内最被热议的话题,甚至传出美方已经在台积电内部圈人,要求全家移民美国,引来岛内民众担忧。

台积电对台湾省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之前吹经济好,顺差创新高,这都是亏得有以台积电为首的芯片产业在撑场子。

特别有意思的是,台积电最近在宣布削减8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而在此同时,11月9日,美国方面透出消息,台积电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在美国在建造一个3nm芯片的生产厂,投资规模120亿美元。

有消息称,除了台积电本身会搬迁到美国以外,相关供应链厂商也将参加这个搬迁计划。

所以削减资本支出是削减哪里的?台湾省民众还用自欺欺人吗?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有些人险恶的用心,大约是把这些年来耗尽民力搞出来的先进生产力一股脑的搬到美国,而把这个过程中因为巨额资本开支导致的债务,都遗留给全体台湾省民众,玩一手金蝉脱壳,给美国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肥得流油的芯片制造现金牛!

所以你看,为啥在全球芯片业进入到衰退期里,中美芯片产业之争里,极力去中国化的台积电突然被巴菲特给盯上了?

别跟我说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屁话,我也没少揭巴菲特的老底,股神大人从来不会去投资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当初巴菲特在美国出手要打压华为之际突然看中了苹果的价值,要知道,对果粉来说,那正是苹果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新品发布变成了一场挤牙膏,换壳的把戏,但这才合乎巴菲特选股的口味。

美国顶级的金融资本,根本容不下真正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他们只想要一头确定的现金奶牛,不停的挤出牛奶,来满足金融资本吸血实体经济的需求。

所以巴菲特为什么突然就看上了台积电的价值?

未来投往美国的台积电,已经不需要再搞大规模的资本支出了,摩尔定律失效以后,台积电的先发优势将会卡位相当长时间,这这段时间里,巴菲特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痛痛快快的吸芯片产业的血了。

但照我看,台积电未必有本事成为下一个苹果,反倒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IBM,坑巴菲特一把。

巴菲特2011年宣布开端建仓IBM,并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股神为啥会投资IBM呢?因为这家企业一路卖卖卖,各种搞外包削减资本支出,且在当时是企业服务器领域垄断巨头,这当然就很合巴菲特的口味,一个甩掉包袱的行业垄断者出现了,发达了。

很可惜,美国政府当时没有配合的来了个封杀同类产品的操作,中国这个大市场里也搞起了自主可控,于是IBM的转型彻底转到了坑里,连带巴菲特的睿智选择也成了个笑话。

芯片也是中国必须突破卡脖子的重点产业,中美之间产业竞争的焦点产业。

拜巴菲特所赐,引领个人消费领域风骚的苹果已经彻底放弃了创新,变成了一家换壳当创新的类金融企业,当然了,通过打压竞争对手和压榨供应链,苹果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优秀财务表现,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苹果的产品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连带着,靠着先进制程来攫取产业链绝大多数利润的台积电,在高端制程上的需求也就连带萎缩了。

而吃了卡脖子苦的内地企业们,不得已基于安全考虑,会尽可能考虑支持国产替代产品,这就等于是将未来台积电发展的门基本卡死了,而现有的份额必然会被后来追赶的内地同行们逐渐蚕食。

当然了,台积电可能以为搬到美国能得到老美的补贴和照顾,但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到底谁的照顾能力多一点,还是两说,华尔街要的可不是你漂亮的科技参数,人家会迅速改组董事会,然后要求台积电把盈利赶紧拿去反馈资本市场,以后就更没有钱搞研发了。

这不就是翻版的IBM陨落之路吗?

没有谁能靠着背弃自己的国家发达,企业也是一样。

未来做空台积电一定是门好生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乖离率(BIAS)是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股价与其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偏离程度。通过计算股价与均线的差值占均线的百分比,投资者可以判断当前股价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BIAS的计算公式为: BIAS = (当前股价 – 移动平均线) / 移动平均线 × 100% 当BIAS值大于10%时,通常认为股价处于超买状态,市场可能面临回调风险;而当BIAS值小于-10%时,则认为股价处于超卖状态,市场可能迎来反弹机会。 乖离率的基本原理 乖离率的核心思想是股价会围...
  •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中常用的趋势跟踪指标,由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组成。它通过计算两条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差值,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趋势的强弱和转折点。本文将深入解析MACD的构成、计算方法及其在捕捉趋势转折与背离信号中的应用。 MACD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MACD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DIFF线是短期EMA(通常为12日)与长期EMA(通常为26日)的差值,反映了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差异。DEA线则是DIFF线的9...
  •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顺势指标(Commodity Channel Index,简称CC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和外汇市场的技术分析工具。它由唐纳德·兰伯特(Donald Lambert)于1980年提出,主要用于衡量价格相对于其统计平均值的偏离程度。CCI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当前价格与历史平均价格的差异,来判断市场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 CCI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但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比较当前价格与一定周期内的平均价格,来衡量价格的波动性。具体来说,CCI的计算公式为:CCI = (当...
  • 威廉指标突破80?别急,还需这些指标验证!

    威廉指标突破80?别急,还需这些指标验证!
    威廉指标(Williams %R,简称WMSR)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主要用于判断市场的超买和超卖状态。它由拉里·威廉姆斯(Larry William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通过测量当前价格相对于一定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的位置,来反映市场的短期动能。本文将深入探讨威廉指标的基本原理、如何利用它判断短期超买状态(80以上),以及为什么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验证。 威廉指标的基本原理 威廉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WMSR = (最高价 – 收盘价) / (最高价 –...
  •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n-Balance Volume,简称OBV)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由乔·格兰维尔(Joe Granville)在1963年提出。OBV通过累计成交量的变化来预测股票价格趋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价分析工具。OBV的核心思想是成交量是价格变动的先行指标,成交量的变化可以预示价格的未来走势。 OBV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当某一天的收盘价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被加到前一天的OBV值上;当某一天的收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从前一天的OBV值中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