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韧性与结构升级并行
家电行业作为消费领域的“压舱石”,其基本面始终与宏观经济、居民消费能力紧密相关,尽管近年来国内经济面临阶段性压力,但家电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需求韧性:房地产竣工链(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电)与存量房更新需求(厨电、小家电)构成了稳定的“基本盘”;消费升级趋势下,高端化、智能化、健康化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从数据来看,我国家电市场零售规模已突破8000亿元,其中高端家电(如万元级冰箱、洗干一体机)占比持续提升,智能家电渗透率超过50%,海外市场布局成效显著,头部企业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如东南亚、墨西哥基地)有效对冲了贸易摩擦风险,海外营收占比普遍提升至30%以上,这种“内需升级+外需拓展”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家电行业提供了中长期增长支撑。
核心驱动因素:政策、技术与消费趋势的三重共振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家电下乡”迭代升级的“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政策,叠加以旧换新补贴能效标准提升,直接刺激了中低端市场更新需求。“双碳”目标推动下,变频、节能、新冷媒等绿色技术成为行业标配,倒逼落后产能出清,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技术创新重塑竞争格局:智能化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进,物联网(IoT)技术与家电的深度融合,使得企业从“硬件制造商”向“场景服务商”转型,海尔智家的“智家云”、美的集团的“美的美居”平台,通过用户数据沉淀构建起“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提升了用户粘性与单客价值。
-
消费群体变迁催生新需求: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其对“颜值经济”“健康属性”“个性化体验”的追求,推动小家电(如空气炸锅、扫地机器人)和新兴品类(如集成灶、除湿机)快速渗透,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速达18%,集成灶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显示出细分赛道的强劲潜力。
风险与挑战:短期扰动与长期考验并存
尽管家电行业前景向好,但投资者仍需警惕以下风险:
- 成本端压力:铜、铝、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海运成本上涨,可能阶段性侵蚀企业利润。
- 市场竞争加剧:中小品牌通过价格战抢占中低端市场,头部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或伴随阶段性价格战。
- 地产链传导滞后:房地产销售端回暖对家电需求的拉动存在6-12个月滞后,若地产复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白电、厨电等后周期产品的出货节奏。
- 海外政策风险:欧美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征关税、技术壁垒等政策可能影响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盈利能力。
投资策略:聚焦龙头与细分赛道龙头
综合来看,家电行业已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投资机会需围绕“确定性”与“成长性”展开:
- 布局全球化龙头:选择具备核心技术、品牌溢价和海外渠道优势的企业,如白电领域的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其抗周期能力更强,且能在全球竞争中持续提升份额。
- 关注智能化与高端化标的:在智能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以及具备高端产品矩阵的企业,如格力电器(空调龙头)、老板电器(厨电高端化代表),有望通过技术溢价和产品升级实现盈利修复。
- 挖掘细分赛道成长股:聚焦高景气细分领域,如清洁电器(石头科技、科沃斯)、个护小家电(飞科电器)、集成电器(火星人、亿田智能),这些赛道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且竞争格局相对清晰。
家电股票作为消费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特征,在消费升级、技术迭代和全球化布局的三重驱动下,行业龙头及细分赛道优质企业有望穿越周期,实现价值重估,投资者需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聚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增长潜力,方能在行业变革中分享稳健回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