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市场(或具体指数,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普遍收跌,主要指数跌幅从1%至3%不等,个股层面跌多涨少,市场交投情绪明显降温,对于此次调整,市场分析认为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内外部多重利空共振的结果,具体来看,以下几个因素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部环境承压:海外市场波动与避险情绪升温
海外市场的联动效应是昨日下跌的重要外部诱因,隔夜美股主要指数大幅低开,道指、纳指跌幅均超过2%,核心原因包括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强调“为抑制通胀,可能维持高利率更长时间”,市场对美联储9月加息的预期升温,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2%,创近15年新高,利率攀升直接压制全球风险资产估值,叠加市场对全球经济“软着陆”的担忧加剧,外资风险偏好明显回落。
地缘政治局势再添变数(例如中东地区冲突升级、俄乌局势反复等),引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进一步推升市场对通胀压力和供应链风险的担忧,避险资金流向美元、黄金等资产,A股外资单日净流出额显著放大(北向资金昨日净卖出超80亿元),对市场流动性形成直接冲击。
内部基本面扰动:经济数据与政策预期博弈
从国内基本面来看,近期经济数据的结构性分化也让市场对经济复苏的强度产生分歧,虽然7月官方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但新订单指数、中小企业PMI仍位于临界点附近,显示内需修复基础尚不牢固,尤其是房地产领域,多地“保交楼”进度缓慢,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投资额同比降幅仍在扩大,市场对经济“弱复苏”的担忧未消。
政策层面近期虽有“活跃资本市场”的信号释放,但具体细则(如印花税调整、T+0交易等)尚未落地,市场对政策发力节奏和力度的预期存在分歧,部分板块(如消费、新能源)前期已积累一定涨幅,缺乏新的增量资金驱动,在市场情绪转弱时出现获利回吐,进一步加剧了调整压力。
行业与资金面:权重板块拖累与存量博弈格局
从行业结构看,昨日下跌中权重板块“领跌”效应显著,金融板块(银行、保险)受利率上行压制,息差收窄担忧加剧,集体走低;消费板块(白酒、家电)则受7月社零数据不及预期、暑期消费旺季表现平淡影响,资金大幅撤离,前期热门的科技成长板块(如半导体、人工智能)也遭遇“利好出尽”式回调,部分个股因中报业绩预告不及预期而跌停,对创业板指数形成明显拖累。
资金层面,市场仍呈现“存量博弈”特征,两市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缩量超10%,缺乏增量资金入场,场内资金更倾向于防守,板块轮动加快但持续性不足,在缺乏明确主线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便引发资金集中出逃,放大了市场波动。
技术面与市场情绪:短期超买后的自然修复
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指数在连续两周反弹后,已逼近前期密集成交区(如上证指数3150-3200点),短期积累了较多获利盘,随着成交量无法有效跟进,指数面临技术性回调需求,MACD指标出现顶背离信号,部分资金选择提前锁定收益,市场情绪在连续上涨后已处于相对高位,一则关于“监管层关注部分题材股炒作”的传闻(后经澄清为不实信息),也短暂加剧了投资者恐慌情绪,加速了市场调整。
综合来看,昨日股市下跌是海外流动性收紧、国内经济复苏预期、政策博弈、资金面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来看,市场情绪仍需时间修复,但从中长期视角看,国内经济稳增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市场具备较强韧性,投资者宜理性看待波动,关注后续经济数据改善信号及政策落地进展,逢低布局估值合理、业绩确定性高的板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