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欧美股市主要指数(如美国标普500指数、欧洲斯托克50指数)却多次走出上涨行情,部分板块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表现背后,是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盈利预期、政策支持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政策转向、经济韧性、企业盈利、资金流向及市场情绪五个维度,深入剖析欧美股票上涨的核心原因。
政策转向:从“紧缩”到“预期缓和”,流动性压力缓解
过去一年,欧美央行为抑制通胀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收紧,股市承压,但随着2023年下半年通胀数据逐步回落(美国CPI同比涨幅从2022年6月的9.1%降至2023年11月的3.1%,欧元区HICP从10.6%降至2.4%),市场对“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的预期升温。
美联储的立场尤为关键:尽管2023年仍累计加息100个基点,但主席鲍威尔在多次议息会议中释放“可能暂停加息”的信号,且市场对2024年降息的预期从年中提前至上半年。欧洲央行虽在2023年10月最后一次加息后维持利率不变,也明确表示“通胀下行趋势确立”,政策重心从“抗通胀”转向“防经济硬着陆”,这种政策转向预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振了风险资产估值,成为股市反弹的重要催化剂。
经济韧性:衰退担忧降温,增长好于预期
市场此前普遍担忧,激进加息会引发欧美经济深度衰退,但2023年经济数据展现出的“软着陆”迹象,成为股市上涨的坚实基础。
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初值4.9%,创2022年一季度以来新高;就业市场虽有所降温,但失业率仍维持在3.7%的历史低位,消费者支出(占GDP比重约70%)保持韧性。欧元区经济则避免了衰退,2023年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1%,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未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能源危机冲击减弱(欧洲天然气价格较2022年高点下跌超80%)也缓解了企业生产压力,经济数据的韧性打破了“衰退叙事”,投资者风险偏好修复,推动股市上涨。
企业盈利:成本压力缓解,科技与周期板块领涨
企业盈利是股市长期上涨的核心支撑,2023年,欧美企业成本端压力显著改善: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落降低了上游企业成本,薪资增速放缓(美国平均时薪同比从2022年的5.6%降至2023年的4.1%)缓解了服务业成本压力。
科技股成为领涨主力:以美股科技七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凭借AI技术突破(如ChatGPT引发的算力需求)、云服务复苏及成本控制,盈利预期大幅上修,2023年前三季度,标普500指数科技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2%,净利润增长15%,远超整体水平。周期板块(如金融、工业、材料)也受益于经济韧性,银行净息差企稳,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2023年1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9.4,接近荣枯线;欧元区为44.2,连续4个月回升),推动周期股估值修复。
资金流向:外资回流与配置需求上升
2023年,全球资金呈现“回流欧美”的趋势,为股市提供了增量流动性。
美元走弱(美元指数从2023年10月的高点回落约3%)降低了以美元计价资产的吸引力,同时欧美与新兴市场的利差收窄,促使部分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欧美。养老金与主权基金等长期资金加大配置:美国公共养老金2023年三季度股票持仓比例升至51%,创三年新高;欧洲主权财富基金因能源危机后“去风险化”策略,增加对欧美优质股票的配置。企业回购也持续支撑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回购规模达5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成为股市“压舱石”。
市场情绪:风险偏好修复与主题投资活跃
随着通胀回落、经济软着陆预期升温,市场情绪从“恐慌”转向“乐观”。波动率指数(VIX) 从2023年10月的最高点22回落至15以下,处于历史低位,反映投资者对后市波动担忧减弱。
主题投资也成为情绪助推器:AI产业链(如芯片、算力、软件)的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大量资金,英伟达股价因AI需求大涨超200%;清洁能源(光伏、风电)受益于欧美“绿色新政”补贴,板块涨幅显著;甚至“特朗普交易”(若特朗普胜选可能推出的减税、能源政策)等预期交易也阶段性提振了市场情绪。
欧美股票的上涨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政策预期缓和、经济展现韧性、企业盈利改善、资金持续回流、市场情绪修复”等多重利好共振的结果,展望未来,尽管欧美仍面临通胀反复、地缘政治等风险,但企业盈利的稳健增长和流动性环境的边际改善,仍将为股市提供支撑,投资者需密切关注通胀数据、央行政策动向及企业盈利预期变化,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