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投资的星空中,有一类股票始终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们像茁壮成长的大树,根基稳固、枝叶繁茂,持续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的回报,这类被巴菲特称为“具有护城河的优质企业”的股票,其价值增长并非随机波动,而是遵循着某种可循的规律,而“固定成长股票公式”,正是量化这种规律、捕捉长期价值的核心工具,它不仅是一套数学模型,更是一种投资哲学: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在成长中锁定复利的力量。
什么是“固定成长股票公式”?
“固定成长股票公式”的核心,是戈登模型(Gordon Growth Model),由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戈登在1956年提出,这一公式专门用于评估“股利稳定增长”的股票内在价值,其表达式为:
[ V = \frac{D_1}{r - g} ]
- ( V ):股票的内在价值;
- ( D_1 ):下一年度的预期每股股利(( D_1 = D_0 \times (1 + g) ),( D_0 ) 为当前每股股利);
- ( r ):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通常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即 ( r = r_f + \beta \times (r_m - r_f) ),( r_f ) 为无风险利率,( r_m ) 为市场收益率,( \beta ) 为股票系统性风险);
- ( g ):股利的固定永续增长率(核心参数,代表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增速)。
这一公式揭示了“价值=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的本质:股票的价值等于其未来所有股利的贴现值之和,而“固定成长”的假设,意味着企业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增长率 ( g ),且 ( g ) 必须小于 ( r )(否则公式失去意义,暗示企业增速超过贴现率,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长期维持)。
公式的核心逻辑:为什么“固定成长”如此重要?
“固定成长”并非指企业短期业绩的波动,而是长期竞争力的确定性,这类企业通常具备三大特征:
稳定的护城河
它们拥有品牌壁垒(如茅台、可口可乐)、技术专利(如宁德时代)、网络效应(如腾讯)或成本优势(如顺丰),使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其商业模式,从而保障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持续的现金流创造能力
固定成长企业往往身处需求刚性行业(如消费、医疗、公用事业),或具备强大的定价权,能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下游,实现“收入-利润-股利”的良性循环,贵州茅台近10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0%,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且常年保持50%以上的股利支付率,完美契合“固定成长”特征。
可预期的增长路径
它们的增长并非依赖“讲故事”或概念炒作,而是基于行业趋势、技术迭代或管理效率的提升,增长路径相对清晰,在新能源浪潮中,隆基绿能凭借技术优势实现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其营收增速虽短期波动,但长期趋势明确。
如何运用“固定成长股票公式”?从理论到实战
公式是工具,实战中需结合“定性+定量”分析,避免陷入“唯数据论”的误区,以下是具体步骤:
第一步:筛选“固定成长”的标的
- 行业选择:优先需求稳定、空间广阔的行业,如必需消费(食品饮料、医药)、公用事业(电力、水务)、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避免周期性行业(如钢铁、煤炭)和政策依赖型行业(如部分房地产企业)。
- 财务特征:连续5-10年ROE(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15%以上,资产负债率低于60%,自由现金流持续为正且占净利润比重超50%,这些数据是企业“真成长”的试金石。
第二步:估算核心参数 ( g ) 与 ( r )
-
( g ) 的估算:
- 方法1:历史增速法,取企业过去5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结合行业平均增速(如消费行业 ( g ) 可取8%-12%,科技行业可取15%-20%)。
- 方法2:可持续增长率(SGR)模型:( g = ROE \times (1 - 股利支付率) ),某企业ROE=20%,股利支付率=50%,则 ( g=10\% )。
- 关键提示: ( g ) 需“保守估计”,避免高估,若企业当前增速30%,但行业天花板将至, ( g ) 应下调至10%-15%。
-
( r ) 的估算:
- 无风险利率 ( r_f ):取10年期国债收益率(如中国约2.5%-3%,美国约4%-5%);
- 市场风险溢价 ( (r_m - r_f) ):A股长期约6%-8%,美股约5%-7%;
- ( \beta ) 值:通过股票历史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相关性计算(消费股 ( \beta ) 通常0.8-1.2,科技股1.2-1.8)。
- 某消费股 ( \beta=1.0 ), ( r_f=3\% ), ( r_m - r_f=7\% ),则 ( r=3\% + 1.0 \times 7\% =10\% )。
第三步:计算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
将 ( D_1 )、 ( r )、 ( g ) 代入公式,得到 ( V ),再对比当前股价 ( P ):
- 若 ( V > P ),存在“安全边际”(如 ( V=100元 ), ( P=80元 ),安全边际20%),可考虑买入;
- 若 ( V < P ),股价高估,需观望或卖出。
案例:某白酒企业当前股利 ( D_0=5元/股 ),历史增速 ( g=15\% ), ( r=10\% ),则 ( D_1=5 \times (1+15\%)=5.75元 ), ( V=5.75/(10\%-15\%)=115元 ),若当前股价90元,安全边际约22%,具备投资价值。
公式的局限性与应对:没有“万能钥匙”
“固定成长股票公式”并非完美,其局限性需警惕:
“固定成长”假设的脆弱性
现实中,几乎没有企业能永续保持固定增速,技术颠覆(如数码相机取代胶卷)、政策变化(如反垄断)、行业竞争加剧(如新能源车内卷)都可能打破 ( g ) 的稳定性。
- 应对:将 ( g ) 设为“动态变量”,定期重新评估;同时预留“安全边际”,应对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股利依赖的局限性
公式基于“股利贴现”,但许多成长型企业(如亚马逊、特斯拉)早期不分红,将利润再投资以加速增长,公式需变形为“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以企业自由现金流替代股利进行估值。
参数主观性风险
( r ) 和 ( g ) 的估算依赖主观判断,若 ( g ) 高估1个百分点, ( V ) 可能大幅虚增(如 ( g ) 从10%升至11%, ( V ) 从100元升至127元)。
- 应对:采用“情景分析”(乐观/中性/悲观),分别测算不同 ( g )、 ( r ) 下的价值区间,避免“拍脑袋”决策。
公式是“锚”,投资是“道”
“固定成长股票公式”的价值,不在于精准预测股价,而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一套“理性框架”:它强迫我们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现金流和增长确定性,而非短期市场情绪,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很简单,但不容易”——难的不是计算公式,而是在贪婪与恐惧中坚守“价值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风口上的猪”,不如用固定成长公式寻找“会下蛋的鸡”:那些在行业深耕、护城河稳固、能持续创造现金流的企业,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复利是第八大奇迹,当我们将公式内化为投资纪律,便能在波动的市场中,稳健地驶向财富的星辰大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