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爸在晚饭后,推了推老花镜,清了清嗓子,慢悠悠说出那句“我研究了一下,决定再投点钱进股票”时,我和老妈手里的筷子几乎同时悬在了半空,空气仿佛凝固了三秒,老妈率先打破沉默:“老头子,你最近不是总说腰疼,想着省点钱买张好点的按摩椅吗?这钱又拿去‘浪’?”
老爸嘿嘿一笑,带着点“你们不懂”的小得意:“按摩椅不急,股票这东西,现在是个机会!我研究了好几个月了,比你们上班刷手机看那些短视频有收获多了!”
这已经不是老爸第一次“涉足”股市了,大概三年前,他听老同事说炒股赚钱,便偷偷拿出了家里的“私房钱”——一笔原本计划用来给我家孩子(也就是他宝贝孙子)报个兴趣班的“应急款”,小试牛刀,那时候,我和老妈是坚决反对的,觉得股市风险太大,简直是“赌场”,但老爸固执得很,说“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还信誓旦旦地说“我这叫价值投资,长线持有”。
结果呢?刚开始,他买的几支股票确实小涨了一阵,他逢人便吹嘘自己“有眼光”,仿佛已经成了股神,可好景不长,市场一波动,他那点“利润”不仅吐了回去,还亏了不少本金,那阵子,他天天盯着手机行情,眉头紧锁,连最爱看的京剧都没了心思,在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割肉”出局,算是给那笔“兴趣班学费”交了学费,从此消停了不少,我们也以为他从此“金盆洗手”了。
没想到,这“股瘾”就像野草,春风吹又生,这次,他居然又提出来“追加投资”。
“爸,您上次不是亏了吗?怎么还敢投?”我忍不住问道,语气里满是担忧。
老爸放下茶杯,正色道:“上次是经验不足,盲目跟风,这次不一样!我天天看财经新闻,研究K线图,还关注了好几个‘专家’的分析,你看,这支新能源,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发展肯定好;那支消费,老百姓离不开,业绩稳定,我这次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可控!”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股票代码、涨跌幅、公司基本面分析。“你看,这支我观察了三个月,估值偏低,现在正是入手的好时机,我打算再投十万,补点仓,拉低一下平均成本。”
老妈在一旁直摇头:“你那点退休金,经得起这么折腾?再说,儿子女儿刚买了房,压力也大,你别瞎折腾了。”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老爸的语气软了下来,但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光芒,“但我这也是为了这个家啊,你们年轻人上班辛苦,我想多赚点,将来帮衬帮衬你们,也让你们生活好点,我虽然不懂什么高科技,但看新闻、学东西还是行的,这股市,就像种地,春种秋收,春天’来了,我得播点种子!”
看着老爸眼中那份既固执又带着一丝期盼的光芒,我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反对吗?他似乎真的比以前“专业”了些,也确实是为了家里,支持吗?股市的“坑”实在太多,万一再亏了……
我和老妈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老妈说:“随你吧老头子,但说好了,这钱要是亏了,按摩椅就别想了,也别跟我们要钱补窟窿!”我则补充道:“爸,您最多就投这点,不能再多了!而且千万记住,不懂的别碰,设定止损点,别像上次一样死扛!”
老爸连忙点头:“放心放心,我心里有数!这回肯定赚!”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老爸追加投资股票,这件事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在我心里泛起层层涟漪,我既担心他的“养老钱”打了水漂,又隐隐有些触动,或许,在老爸看来,这不仅是一次投资,更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一种不服老的倔强,一种试图跟上时代步伐的努力。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老爸坐在阳台上,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在手机上操作着,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显得格外柔和,我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爸,不管怎么样,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老爸抬头冲我笑了笑,那笑容里,有几分释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知道了,儿子,你忙你的去!”
我不知道老爸的这次“追加投资”是会迎来“秋收”的喜悦,还是再次遭遇“霜冻”的打击,股市的风云变幻莫测,谁也无法预料,但我知道,那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份想为家庭遮风挡雨的执着,比任何股票代码都更加珍贵。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提醒,默默祈祷,愿他的“春种”,真的能换来一个“秋收”的好年景,毕竟,在投资的路上,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我们整个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