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模型是什么意思

admin 2025-09-07 阅读:4 评论:0
社会关系模型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的理论和统计方法。尽管对人的感知的调查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很长的历史,但早期的方法依赖于研究参与者报告他们对短篇故事中描述的虚构他人的感知。社会关系模型允许研究人员超越这种小插曲研究,并解决各种与人际感知相关的...

社会关系模型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的理论和统计方法。尽管对人的感知的调查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很长的历史,但早期的方法依赖于研究参与者报告他们对短篇故事中描述的虚构他人的感知。社会关系模型允许研究人员超越这种小插曲研究,并解决各种与人际感知相关的问题,同时研究参与真实社会互动的真实人物。

对他人的感知是社会互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心理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一个人必须准确地感知他人的特质,这样他或她才能预测他人的行为。如果你正确地察觉到某人是友好的,那么你大概可以期待那个人帮助你。此外,人们也应该重视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例如,知道有人不喜欢你可能是有用的,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与那个人互动。

这种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信念被称为元认知。因为人的感知是社会互动的基础,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研究来了解人们如何形成感知(约翰看起来友好吗?),人们根据感知做出的归因(为什么小明被认为是友好的?),以及感知的相对准确或不准确(约翰真的友好吗?).

然而,许多早期的人的感知研究依赖于关于想象中的其他人的小插曲或故事。因此,举例来说,一个研究参与者可能会得到一段据称描述另一个学生的文字。读完这一段后,参与者将被要求报告他或她对故事中的学生的看法。使用这种方法使人的感知类似于物体的感知。也就是说,目标人物变得静止不动,没有互动,就像对一把椅子或一本书的感觉一样。vignette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和操纵参与者接收到的关于目标人的信息。然而,依赖对另一个人的书面描述会减少真实社会交往的丰富性。一些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一个人的行为录像带改进了小插曲方法,这允许对目标人进行更生动的描绘。不管短片是以书面还是录像的形式呈现,这些研究的参与者都知道感知过程是单行道。也就是说,尽管参与者可以感知小插图中的人,但虚拟角色不能感知参与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参与者报告元认知是不现实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方法,一些研究人员使用助手(称为同盟者)来假装他们是参与者,并让真正的参与者参与到看似真实的社会互动中。因此,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与另一个人进行主动、自发的互动。在这些条件下,参与者应该能够报告感知和元感知。然而,即使是对人的感知的联合方法也是有限的,因为研究助理通常被要求扮演预先指定的角色,并使用脚本响应。因此,不管前面描述的具体方法如何,研究者都无法研究无脚本的社会互动中真正的给予和获取。

考虑到上面的相关的研究人感知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得出结论,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是研究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不幸的是,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真实交互的交换)在解释数据时会带来挑战。具体来说,真实互动中的感知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做出感知的特定人、被感知的特定人以及这两个人之间的独特关系。例如,小明对小红友好的感知可能是由于小明感知大多数人的方式,大多数人感知小红的方式,或者小明和小红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感知者和目标之间的非独立性问题(例如,小明对小红的感知可能依赖于小明、小红或两个人)。因此,在社会关系模型发展之前,大多数研究人员很难解释由真实社会互动产生的这些不同的感知成分。

大卫·肯尼开发了社会关系模型,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解释真实社会互动中出现的感知者和目标的非独立性。社会关系模型提供了一种概念化人际感知的理论方法,一种设计使用真实互动的研究的方法指南,以及一种分析这些研究数据的统计方法。根据该模型,人际感知是五个组成部分的函数:常数、感知者效应、目标效应、关系效应和误差。这些成分可以相加以产生整体感知或元感知。因此,小明对小红友好度(P)的感知可以用下面的等式来描述:

P =常数+小明的感知者效应+小红的目标效应+关系效应+误差

上面的常数是所有感知者和所有目标的感知平均分。也许,一般来说,人们被认为是有点友好的。感知者效应是参与者对他人的总体看法。例如,小明可能认为每个人都很友好,包括小红。目标效应是一个人引发某种感知的程度。因此,小红可能有些保守,反过来,被她的大多数互动伙伴评为不太友好。关系效应代表了特定感知者和特定目标的独特组合所导致的差异。小明可能认为小红特别友好,这超出了他的感知效果和她的目标效果。

尽管社会关系模型分析通常将关系效果和错误混为一谈,但还是有可能将这两个部分分开。如果研究人员让小明使用多种方法或在多个场合对小红的友好程度进行评级,人们可以确定评级有多少是由于小明-小红的关系,有多少是随机的。

进行一项使用社会关系模型的研究需要一种特殊的方法。具体来说,多个感知者必须评价多个目标。所以约翰不仅需要报告玛丽的友好,还要报告比尔和莎莉的友好。有多个评定者和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但最容易实现的方式是使用循环设计,其中每个人对小组中的其他人进行评定,并被其他人评定。区块设计是循环研究的一种常见替代方案,在这种设计中,人们对群体中的一些成员进行评分,而对其他成员不进行评分。当研究者对群体间的感知特别感兴趣时,经常使用区组设计。比如,男人对女人的看法和女人对男人的看法一样吗?专门的软件程序(SOREMO和BLOCKO)用于分析来自不同社会关系模型设计的数据。

使用社会关系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调查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肯尼所说的人际感知的九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三个可以通过评估感知者、目标和关系效应的可变性来回答。如果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感知者效应的函数,那么我们就有了同化的证据。也就是说,感知者倾向于以相似的方式看待他们所有的目标。例如,约翰可能认为玛丽、比尔和莎莉很友好,而不管他们之间的实际差异。相反,当感知被目标效应驱动时,研究者就有了达成共识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感知者倾向于就目标在某一特征上的高低达成一致。约翰、比尔和萨莉可能会一致认为玛丽有些不友好。最后,强烈的关系效应为独特性提供了理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知是独特的。

剩下的基本问题是通过评估社会关系模型效应相互关联的程度、自我感知或元感知来解决的。例如,有人可能想知道人们是否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这被称为互惠。互惠的证据将通过感知者效应(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和目标效应(人们如何被他人看待)之间的重叠来记录。另一个有趣的可能性是评估元准确性,即人们知道其他人如何看待他们的程度。这将通过元感知中的相关感知者效应(人们认为自己如何被他人看待)和感知中的目标效应(人们实际上如何被他人看待)来评估。最后四个问题包括评估人们是否能够准确感知另一个人的特质(目标准确性),人们是否假设别人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别人一样(假设互惠),人们是否看到别人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假设相似性),以及人们是否看到自己就像别人看到自己一样(自我-他人一致)。

参考文献如下:

  1. DePaulo, B. M., Kenny, D. A., Hoover, C. W., Webb, W., & Oliver, P. V. (1987). Accuracy of person perception: Do people know what kinds of impressions they conve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303-315.
  2. Kenny, D. A. (1994).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A social relations analysi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3. Kenny, D. A., Albright, L., Malloy, T. E., & Kashy, D. A. (1994). Consensus in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acquaintance and the Big Fiv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 245-25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BIAS指标解析:如何利用乖离率预测股价反转
    乖离率(BIAS)是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股价与其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偏离程度。通过计算股价与均线的差值占均线的百分比,投资者可以判断当前股价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BIAS的计算公式为: BIAS = (当前股价 – 移动平均线) / 移动平均线 × 100% 当BIAS值大于10%时,通常认为股价处于超买状态,市场可能面临回调风险;而当BIAS值小于-10%时,则认为股价处于超卖状态,市场可能迎来反弹机会。 乖离率的基本原理 乖离率的核心思想是股价会围...
  •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指标解析:如何通过DIFF和DEA线捕捉市场趋势
    MACD(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中常用的趋势跟踪指标,由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组成。它通过计算两条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差值,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趋势的强弱和转折点。本文将深入解析MACD的构成、计算方法及其在捕捉趋势转折与背离信号中的应用。 MACD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MACD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DIFF线、DEA线和柱状线。DIFF线是短期EMA(通常为12日)与长期EMA(通常为26日)的差值,反映了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差异。DEA线则是DIFF线的9...
  •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CCI指标揭秘:如何利用CCI>100和CCI<-100捕捉买卖信号
    顺势指标(Commodity Channel Index,简称CC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和外汇市场的技术分析工具。它由唐纳德·兰伯特(Donald Lambert)于1980年提出,主要用于衡量价格相对于其统计平均值的偏离程度。CCI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当前价格与历史平均价格的差异,来判断市场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 CCI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但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比较当前价格与一定周期内的平均价格,来衡量价格的波动性。具体来说,CCI的计算公式为:CCI = (当...
  • 威廉指标突破80?别急,还需这些指标验证!

    威廉指标突破80?别急,还需这些指标验证!
    威廉指标(Williams %R,简称WMSR)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主要用于判断市场的超买和超卖状态。它由拉里·威廉姆斯(Larry William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通过测量当前价格相对于一定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的位置,来反映市场的短期动能。本文将深入探讨威廉指标的基本原理、如何利用它判断短期超买状态(80以上),以及为什么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验证。 威廉指标的基本原理 威廉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WMSR = (最高价 – 收盘价) / (最高价 –...
  •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BV)揭秘:如何通过成交量预测股价趋势
    能量潮(On-Balance Volume,简称OBV)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由乔·格兰维尔(Joe Granville)在1963年提出。OBV通过累计成交量的变化来预测股票价格趋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价分析工具。OBV的核心思想是成交量是价格变动的先行指标,成交量的变化可以预示价格的未来走势。 OBV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当某一天的收盘价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被加到前一天的OBV值上;当某一天的收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时,当天的成交量从前一天的OBV值中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