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好几个年轻朋友问我,说大叔,现在这股市跌跌不休,有什么稳妥点的投资没?我寻思着,稳妥,那银行股肯定绕不开,大叔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观察和体会,跟大伙儿聊聊银行股这回事儿。
银行股,股市里的“定海神针”?
提起银行股,很多老股民第一反应就是“大盘股”、“权重股”,没错,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些“四大行”,还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这些股份制银行的“扛把子”,总市值占比高,流通盘也大,它们一动,大盘都得跟着抖三抖,这就像一艘航母编队里的主力战舰,稳是稳得一批。
为啥说它稳?银行是百业之母,经济活动的血液,只要经济还在发展,企业要贷款,居民要消费、要买房,银行就有生意做,虽然现在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银行的基本盘还在,银行股的股息率普遍不低,尤其是那些大型国有银行,每年派息都挺慷慨,对于追求长期稳定现金流、不想“追涨杀跌”就像存了个高息的活期,还能顺便分享点经济成长的收益,也算是一份“压舱石”了,银行股的估值通常比较“亲民”,市盈率(PE)、市净率(PB)很多时间都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特别是PB,很多银行股价都低于每股净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净”,这在一些投资者看来,似乎意味着“安全边际”比较高。
大叔眼中银行股的“另一面”
不过啊,大叔我得说句公道话,银行股也不是“稳稳的幸福”,它也有让人“挠头”的地方。
第一,成长性“看天吃饭”,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也就是“低息吸储,高息放贷”,现在经济环境下,为了刺激经济,利率有下行趋势,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不小,再加上各种中间业务收入,比如理财、投行什么的,竞争也激烈,想实现利润高速增长,那真是难上加难,不像一些科技公司,动不动就翻倍增长。
第二,坏账风险“如影随形”,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最怕的就是贷款收不回来,也就是不良贷款,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还,经济一波动,企业经营困难,个人收入受影响,银行的坏账就可能上升,虽然现在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就是应对坏账的“弹药库”)普遍比较高,但市场总是对潜在的坏账风险有所担忧,这也压制了银行股的估值。
第三,“破净”的尴尬,前面说了很多银行股“破净”,表面看是便宜,但也反映了市场对银行未来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如果一直“破净”,对股东的回报除了股息,股价上涨的空间就比较有限,长期持有可能会觉得“钝刀子割肉”,收益跟不上其他板块。
大叔给大伙儿的几点小建议
那普通投资者,尤其是风险偏好不高的朋友,到底要不要碰银行股呢?大叔觉得,关键还是看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
长期价值投资,求稳为主:如果你是想拿笔闲钱做长期投资,不追求短期暴富,更看重稳定的分红和相对低的风险,那么选择几家经营稳健、坏账控制好、股息率高的大型国有银行或者头部股份制银行,分批买入,长期持有,每年收收股息,对抗通胀,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就当是存了个长期定期,还有可能享受股价回归带来的额外收益。
-
关注“性价比”,择时介入:虽然银行股长期看波动不大,但短期也有周期,如果市场恐慌,银行股被错杀,估值跌得非常低,比如PB远低于0.6倍,股息率超过6%甚至更高,这种时候分批买入,等待市场情绪回暖,可能会有不错的波段机会,这个择时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容易。
-
分散配置,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即便是银行股,内部也有分化,大型国有行和股份制行城商行农商行,风险收益特征都不一样,可以适当分散配置,不要重仓一只,银行股可以作为你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用来平衡组合的风险,而不是全部身家押上去。
-
擦亮眼睛,精选个股:银行股也不是“铁板一块”,要看看银行的资产质量怎么样(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盈利能力如何(ROE、净息差),管理层水平,以及在同业中的竞争力,比如有些银行在零售业务、金融科技方面做得比较好,可能就更有潜力。
大叔觉得银行股就像股市里的“老黄牛”,不张扬,但踏实,它可能不会给你带来惊人的超额收益,但能提供一份相对稳定的回报和“安全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了解它,正视它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配置,银行股还是值得关注的投资品种之一,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大叔说的这些,也只是个人经验之谈,大伙儿参考参考,还得自己做功课,拿主意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