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是与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传奇人物,他 cofounding 量子基金,创下37年年化复合收益率达24%的惊人纪录,被《时代周刊》誉为“金融界的印第安纳·琼斯”,罗杰斯的投资风格以“独立思考、逆向布局、聚焦基本面”著称,他从不盲目跟风,而是通过深度调研全球经济格局,挖掘被市场低估的“宝藏”,这位“股神”究竟偏爱什么样的股票?他的选股逻辑背后,藏着怎样的投资智慧?
偏爱“资源为王”:大宗商品与能源的“硬通货”情结
罗杰斯对资源类股票的偏爱,源于他对全球经济周期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资源都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供需失衡,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早在21世纪初,罗杰斯就多次公开表示:“下一个十年,商品将迎来超级牛市。”他早在1998年就创立了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该指数涵盖能源、金属、农产品等数十种核心商品,长期表现远超股市,在选股上,他尤其关注两类资源企业:一是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的矿产资源公司,比如全球领先的铜矿、锂矿企业——铜是新能源和电力基建的核心材料,锂则是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白色石油”,他曾在采访中直言:“如果你看好新能源革命,就应该买入锂矿公司,因为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二是能源类企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他认为地缘政治和供需矛盾会导致油价长期高位震荡,具备优质油气储备和开采技术的公司将持续受益。
罗杰斯曾长期持有巴西淡水河谷(VALE)的股票,这家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和镍生产商,不仅掌控着全球关键工业原料的供应,还受益于新兴国家基建周期;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公司和加拿大的油砂企业,认为这些“资源寡头”拥有定价权和护城河,能在通胀周期中实现盈利增长。
布局“未来赛道”:新兴市场的消费与科技“潜力股”
罗杰斯从不迷信“成熟市场”,反而对新兴市场情有独钟,他认为,新兴市场人口红利释放、经济结构升级,将催生大量“从0到1”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和科技领域,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消费领域,罗杰斯尤其关注“本土品牌”和“必需消费”,他曾多次强调:“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比任何投资故事都更可靠。”他长期持有印度和东南亚的食品饮料公司,认为这些企业深耕本地文化,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低成本优势,能抵御经济波动;他还看好中国和巴西的农业企业,因为“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变化,将让农产品需求持续刚性”。
在科技领域,罗杰斯更偏爱“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而非纯概念炒作,他曾公开表示:“我投资的科技公司,要么能降低社会成本,要么能提升生产效率。”他关注新兴市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企业(如5G、光纤通信),因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的底层逻辑”;他还看好新能源技术公司,尤其是太阳能和储能领域,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取代传统能源,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斯对中国的投资机会尤为敏锐,早在2006年,他就移居新加坡,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并重仓持有中国股票,包括贵州茅台、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他认为,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在消费、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将诞生全球领先的企业。
坚守“价值洼地”:低估值与高股息的“防御型”选择
除了进攻性的成长股,罗杰斯也偏爱“价值洼地”——那些被市场低估、具备高股息和稳定现金流的“防御型”股票,他认为,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只要公司基本面扎实,股价终将回归价值。
他特别关注两类“价值股”:一是传统行业的“隐形冠军”,比如德国的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日本的精密零部件公司,这些企业虽然不为人熟知,但在细分领域拥有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壁垒,估值却远低于科技巨头;二是金融股中的“优质银行”,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区域性银行,因为“随着经济复苏,银行的坏账率会下降,息差会扩大,而高股息率能提供安全垫”。
罗杰斯曾说:“我会在市场恐慌时买入那些被错杀的优质股票,就像别人在打折时抢购奢侈品一样。”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他逆势买入大量能源和金融股,随后几年获得了数倍的回报;在2020年疫情导致市场崩盘时,他再次加仓消费和资源类股票,认为“短期冲击不会改变长期趋势”。
核心逻辑:独立思考与“常识投资”的底层哲学
罗杰斯的选股偏好,本质上是他投资哲学的体现,他从不依赖分析师报告,而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信息——他曾开车穿越全球160多个国家,考察农业、矿产、基础设施,用双脚丈量经济基本面;他反对“听消息”“追热点”,认为“市场永远是错的,你必须独立思考,与大众反向而行”;他还强调“能力圈”原则,“只投资自己理解的东西,不懂的坚决不碰”。
他曾说:“投资很简单,但不容易。”简单的是,逻辑无非是“买好公司、在好价格买入”;不容易的是,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在市场狂热时保持清醒,在市场恐慌时坚定布局。
罗杰斯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罗杰斯的选股逻辑,对普通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必追逐“风口”,而应聚焦“本质”——无论是资源、消费还是科技,核心是找到“被需要”的企业;不必迷信“权威”,而应坚持“独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必追求“暴富”,而应着眼“长期”——复利的奇迹,藏在时间的玫瑰里。
正如罗杰斯所言:“成功的投资,是像种树一样,耐心等待它生根、发芽、结果。”或许,这才是“股神”真正的“秘密武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