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重构、国产替代浪潮奔涌的当下,芯片制造的上游材料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芯片气体作为“电子级工业气体”的核心品类,被誉为芯片制造的“血液”,贯穿光刻、刻蚀、沉积、清洗等关键环节,其纯度、稳定性直接决定芯片性能与良率,随着国内晶圆厂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芯片气体产业链不仅成为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重要拼图,更催生出一批高成长性投资标的,本文将深入剖析芯片气体的行业逻辑、市场格局及核心企业投资价值。
芯片气体:芯片制造的“隐形基石”
芯片气体是指在半导体制造中用于化学反应、工艺保护、环境控制等的特种气体,按功能可分为工艺气体(如硅烷、磷化氢、三氟化氮等)和辅助气体(如高纯氮气、氩气、氢气等),在先进制程中,28纳米以下芯片的生产对气体纯度要求达到99.9999%(6N)甚至99.999999%(8N),任何杂质都可能导致晶圆缺陷,影响芯片性能。
从产业链环节看,芯片气体广泛应用于:
- 光刻工艺:光刻胶需高纯度气体作为载气,确保图案转移精度;
- 刻蚀工艺:氟基、氯基气体(如六氟化硫、四氟化碳)用于等离子体刻蚀,形成微观电路结构;
- 薄膜沉积:硅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在晶圆表面生长绝缘层、导电层;
- 清洗与维护:高纯氮气、氢气用于腔室清洁与设备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可以说,没有高品质的芯片气体,再先进的制造设备也难以产出合格的芯片。
国产替代加速,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全球芯片气体市场长期被林德、空气化工、法国液化空气、大阳日酸等国际巨头垄断,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在地缘政治推动下,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对“自主可控”的需求愈发迫切,叠加国内晶圆厂产能扩张(预计2025年中国晶圆厂产能占全球24%),芯片气体的国产替代进入黄金期。
据SEMI数据,2023年中国芯片气体市场规模达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亿元,电子级硅烷、高纯氨、三氟化氮等关键气体国产化率不足20%,替代空间巨大,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将半导体材料列为重点攻关领域,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支持气体企业研发,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核心企业布局:从“跟跑”到“并跑”的突围
在国产替代浪潮中,一批国内企业已突破技术壁垒,在细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下从产业链环节梳理核心标的:
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技术护城河深厚
华特气体(688268.SH):国内电子特种气体龙头,产品覆盖高纯气体、特种气体、混合气体等,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台积电等供应链,公司8N级高纯氢、6N级高纯氪等产品打破国际垄断,2023年半导体气体收入占比超60%,研发投入连续五年营收占比超10%。
金宏气体(688106.SH):长三角地区电子气体龙头,拥有从“气体制造-气体纯化-气体供应”的全产业链能力,公司为上海积塔半导体、中芯杭州等提供高纯氮、高纯氧等气体,在12英寸晶圆厂市占率领先,2023年新增半导体客户15家,产能扩张稳步推进。
细分赛道“小巨人”:聚焦高壁垒领域,技术优势显著
南大光电(300346.SZ):国内MO源(金属有机源)领军企业,MO源是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核心材料,用于LED、半导体激光器制造,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纯磷烷、砷烷纯度达7N级,打破国外对高端MO源的垄断,同时布局电子特气(如三氟化氮),切入中芯国际供应链。
雅克科技(002409.SZ):通过并购整合布局电子气体与材料,旗下华飞电子是国内领先的三氟化氮生产商,产品应用于台积电、三星的先进制程;同时收购江苏先科,切入硅烷、氨气等前驱体气体,形成“气体+前驱体”协同优势。
凯美电气(688260.SH):专注于高纯特种气体输送设备,其高纯阀门、管道系统应用于芯片制造中气体输送环节,直接关系到气体纯度稳定性,公司打破欧美企业垄断,在国内晶圆厂市占率超30%,是气体设备领域的“隐形冠军”。
风险与机遇:国产替代之路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芯片气体赛道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风险:
- 技术壁垒:8N级气体提纯、混配技术仍需突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
- 客户认证:半导体客户认证周期长达1-3年,新客户拓展存在不确定性;
- 原材料依赖:部分稀有气体(如氪、氙)仍依赖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待提升。
但长期来看,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积累加深、晶圆厂国产替代意愿增强,芯片气体行业将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晶圆厂扩容直接拉动气体需求;国产化率提升将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据行业预测,2025年国内芯片气体企业中,将有3-5家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实现从“局部替代”到“全面自主”的跨越,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技术领先、客户优质、产能扩张积极的核心企业,有望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中分享行业红利。
芯片气体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也是国产替代的必争之地,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国内气体企业正从“边缘参与者”蜕变为“中坚力量”,随着先进制程对气体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第三代半导体(如氮化镓、碳化硅)对特种气体需求的增长,芯片气体赛道将持续涌现高成长企业,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把握行业趋势,精选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或将收获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下的时代机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