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与港股市场的波动中,总有一些股票因独特的商业模式与行业地位,成为价值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快手(1024.HK)作为短视频赛道的头部玩家之一,自2021年港股上市以来,经历了从高光到调整的完整周期,当市场情绪被短期波动左右时,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透过财务数据、护城河与长期成长性,或许能为投资者在喧嚣中找到一条理性的路径。
理解快手:不止于“短视频平台”的商业生态
价值投资的第一步,是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快手并非单纯的“娱乐工具”,而是一个以“短视频+直播”为基础设施,连接用户、创作者与商业实体的复杂生态。
从用户基础看,快手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月均活跃用户达3.74亿,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6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20分钟,这一数据背后,是平台对“老铁文化”构建的强社区属性——不同于算法驱动的“内容瀑布流”,快手的社交基因使用户粘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也为商业变现提供了天然场景。
从商业模式看,快手已形成广告、电商、直播三大支柱收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达677.7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广告收入占比超60%,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突破万亿元,成为增长最快的第二曲线,更重要的是,快手的“信任电商”模式——通过主播与用户的强信任关系降低决策成本,正在重塑电商行业的获客逻辑,2023年电商复购率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印证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价值投资的“试金石”:快手的护城河何在?
巴菲特曾说:“投资的关键是确定一家公司是否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快手的护城河,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区壁垒与数据飞轮
快手的“老铁经济”并非一朝一夕建成,通过早期对下沉市场的深耕,平台积累了大量高粘性用户,这些用户基于共同兴趣形成垂直社群(如三农、汽修、本地生活),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强互动(如评论区“唠嗑”)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情感连接,这种社区生态反过来吸引更多创作者入驻,丰富内容供给,进一步巩固用户粘性——形成“用户增长-内容丰富-粘性提升-更多用户”的正向数据飞轮。
技术驱动的效率优势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快手的算法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双列信息流”模式兼顾内容广度与用户兴趣匹配度,通过AI推荐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用户点击率与留存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快手在视频编解码、边缘计算等底层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使其内容生产与传输成本较行业低20%以上,技术护城河正逐步转化为成本优势。
多元化变现的抗风险能力
与依赖单一广告收入的平台不同,快手已构建起“广告+电商+直播”的三角结构,2023年,尽管广告行业面临宏观压力,快手通过“品牌自播+效果广告”的组合策略,广告收入仍保持15%的增长;电商业务则依托快手小店闭环,将流量直接转化为GMV,减少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这种多元化布局使其在单一市场波动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如何理性看待快手的“估值迷雾”?
任何股票都不会一帆风顺,快手的价值投资之路也需直面挑战,2022年以来,受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影响,快手股价从高点回落超60%,市场对其“增长放缓”“盈利承压”的担忧从未停止,但价值投资者从不被短期波动裹挟,而是聚焦长期价值锚点:
盈利能力拐点已现
2023年第三季度,快手经调整净利润达26.9亿元,同比增长81.7%,毛利率提升至48.2%,创上市以来新高,这一变化印证了其“降本增效”策略的成效:通过优化广告投放效率、提升电商货币化能力,公司正在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规模与盈利并重”,随着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净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改善,为估值修复提供支撑。
电商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快手电商GMV在2023年突破万亿元,成为继淘宝、京东、拼多多之后第四个“万亿级电商平台”,其差异化优势在于“信任电商”——通过主播与用户的强信任关系,农产品、白牌商品等“长尾品类”在快手平台实现高效流通,2023年快手农产品GMV超3000亿元,帮助数百万农户增收,这种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使其在下沉市场与跨境电商领域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行业格局优化与政策回暖
随着短视频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成熟竞争”,头部平台马太效应加剧,快手凭借独特的社区属性与用户基础,稳居行业第二梯队,2023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政策明显回暖,“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规范直播电商”等政策导向,为快手提供了更稳定的发展环境,政策与行业的双重优化,将进一步释放其长期增长潜力。
价值投资者的行动指南:如何布局快手股票?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买入时机与持有周期同样重要,针对快手股票,可从三个维度构建投资策略:
估值锚定:PE与PS的平衡艺术
快手的估值需结合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综合判断,当前市盈率(PE-TTM)约40倍,虽高于传统互联网公司,但低于其上市初期水平,考虑到30%以上的盈利增速,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已进入合理区间;PS(市销率)约2.5倍,低于历史均值,反映市场对其电商业务潜力的定价仍不充分。
分批建仓:应对波动的“安全垫”
由于快手业务仍处于高速成长期,股价难免受市场情绪与行业周期影响,价值投资者可采用“分批建仓”策略,在股价回调至关键支撑位时逐步买入,避免一次性买入带来的“时间风险”,若股价跌至前低附近,可考虑布局10%-15%仓位,后续根据盈利改善情况动态调整。
长期持有:与优秀企业共成长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与企业共成长”,快手作为短视频赛道的核心资产,其用户基数、社区壁垒与商业生态仍在扩张中,即使短期面临波动,但只要长期逻辑未变——即“短视频仍是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信任电商正在重构消费链条”——持有优质资产穿越周期,往往是更优选择。
投资快手,本质上是对“中国数字经济下沉市场”的布局,其短期股价的波动,掩盖不了长期价值的成长:从社区粘性到技术壁垒,从盈利拐点到电商潜力,快手正在用数据证明自己是一家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企业,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在市场恐慌时保持理性,在喧嚣中锚定长期价值,或许正是投资快手最大的“确定性”,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而快手的价值,终将在时间的秤上显现其应有的重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