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特殊年份,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经济停摆、产业链中断,多数行业在寒冬中挣扎,而汽车股票却意外成为资本市场的“黑马”,上演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新势力,从零部件巨头到智能驾驶概念股,汽车板块整体涨幅远超大盘,成为当年最耀眼的投资主题之一,这场“车轮上的牛市”,既是行业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特殊时期市场逻辑的集中体现。
疫情倒逼行业变革,新能源与智能化成核心驱动力
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国内汽车市场经历“冰封”:一季度销量同比骤降42%,4S店停摆、消费需求冻结,市场普遍对汽车行业前景悲观,危机中往往孕育转机,三大关键因素共同推动了汽车股票的逆势上涨。
新能源政策的强力催化。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落地前夜,国内“双积分”政策趋严,欧洲多国则加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如英国计划2035年禁售燃油车),叠加全球碳减排共识,新能源汽车从“可选”变为“必选”,政策端,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虽退坡,但购置税减免、充电桩建设支持等政策持续加码;市场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爬坡,Model 3国产版售价下探至30万元以内,带动国内新能源销量从二季度起逐月回升,全年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等订单量暴增,股价随之水涨船高——比亚迪2020年股价涨幅达329%,蔚来汽车从年初的3.7美元涨至年底的54美元,涨幅超1300%,成为“妖股”代名词。
智能化技术的突破。 汽车行业正从“机械定义”向“软件定义”转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成为车企竞争新赛道,2020年,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推送迭代,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落地长沙、沧州,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传统车企如上汽、广汽也在加速智能化转型,零部件企业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因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领域的布局,股价涨幅均超过200%,资本市场对“汽车+科技”的融合给予了极高溢价。
行业出清与龙头集中。 疫情加速了中小车企的淘汰,2020年国内多家车企破产或重组,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传统龙头凭借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在疫情后快速恢复,同时通过旗下新能源子品牌(如上汽荣威R标、广汽埃安)抢占市场,估值从传统估值体系向“科技+制造”体系切换,股价涨幅分别达86%和72%。
全球市场共振,产业链全面开花
汽车股票的上涨并非国内独有,而是全球性的趋势,在欧洲,大众集团宣布“2030战略”,加速电动化转型,股价年内涨幅达65%;特斯拉凭借Model Y交付和盈利能力提升,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在美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如LG化学、松下(特斯拉电池供应商)股价涨幅均超50%。
国内汽车产业链也全面受益:上游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因新能源装机量激增,股价涨幅分别达185%和210%;中游电机电控企业如汇川技术、拓普集团,下游汽车经销商如广汇汽车,也因行业景气度回升而股价上涨,甚至与汽车相关的“补能”概念股,如充电桩运营商特锐德、星星充电,也因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需求爆发,股价涨幅超过150%。
市场情绪与资金追捧,演绎“戴维斯双击”
汽车股票的暴涨,除了基本面改善,市场情绪与资金推动功不可没,2020年,全球央行开启“放水”模式,美联储降息至零并开启量化宽松,国内货币政策也保持宽松,充裕的流动性需要寻找投资出口,汽车行业作为经济复苏的“先导指标”,叠加新能源、智能化的“故事性”,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
机构资金的调仓也放大了涨幅,2020年,新能源汽车被纳入多只主流基金的重仓股,公募基金对汽车行业的配置比例从年初的2.3%提升至年底的5.8%,北向资金对A股汽车股的持股量增长120%,资金推动下,汽车板块走出持续的“戴维斯双击”——业绩改善带来估值提升,估值提升又吸引更多资金入场,形成正向循环。
变革中的长期机遇
2020年汽车股票的涨幅,是短期疫情冲击与长期行业变革共振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信心,更预示着汽车行业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驱动型产业”转型,尽管2021年后部分车企股价经历回调,但2020年的行情已经证明:在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汽车行业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2020年的“汽车牛市”不仅是一次财富盛宴,更是一堂关于“时代趋势如何驱动资本市场”的生动课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