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其发行方法的设计与演变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融资功能发挥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股票发行方法也经历了从行政主导到市场化取向的深刻变革,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发行体系。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进历程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内部认购与定向募集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1992年): 在市场初期,股票发行带有较强的试验性和自发性,主要采取内部认购、定向募集的方式,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
- 审批制阶段(1993-2000年): 随着《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中国开始实行审批制,这一阶段,股票发行额度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确定,再分配到各省市、部委,企业需经过额度审批和实质审查两个环节,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市场、集中资金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寻租”行为和“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 核准制阶段(2001-2018年): 为适应市场化改革方向,2001年3月,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核准制下,由保荐机构(证券公司)进行推荐,发行人符合法定条件,中国证监会对其发行申请进行合规性审核,不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等实质性条件作出价值判断,但最终审核权仍在证监会,期间,为解决“新股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等问题,还引入了询价制、存量发行等机制,并进行了多次新股发行体制(IPO)改革,试图进一步市场化。
- 注册制改革的试点与全面推行阶段(2019年至今): 注册制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核心在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发行人、中介机构的责任,监管机构主要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进行审核,而非对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率先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202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并试点注册制;2023年2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A股市场发行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各板块差异化的发行上市条件、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以及更完善的退市制度逐步建立。
当前中国股票发行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在全面注册制下,中国股票发行方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 市场化定价机制: 取消了过去的23倍市盈率“隐形红线”,实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机制,允许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各板块根据自身特点和企业情况,采取不同的定价方式,如直接定价、累计投标询价等,使发行价格更贴近市场供求。
- 多元化发行上市标准: 针对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了差异化的发行上市条件,科创板和创业板更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性和研发投入,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如VIE架构,需符合特定条件)上市;主板则更侧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规模。
- 信息披露为核心: 强化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保荐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的信息披露责任,要求发行人披露所有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文件进行形式审核,不对企业盈利前景作判断。
- 保荐人主导,压实中介责任: 保荐机构在发行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负责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辅导、推荐,并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持续督导,大幅加大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问责力度,压实“看门人”责任。
- 市场化询价与配售: 新股发行由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询价定价,网上向持有市值的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网下配售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投资者倾斜,鼓励长期投资。
- 交易制度差异化安排: 不同板块上市后的交易制度也存在差异,如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设置30%、20%等不同的涨跌幅比例,主板则延续10%的涨跌幅限制(ST股5%),以适应不同板块股票的风险特性。
中国股票发行方法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中国股票发行方法的演进,特别是全面注册制的推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提升市场效率: 减少了行政干预,使发行定价和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
- 服务实体经济: 差异化的发行条件更好地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中小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融资,特别是“硬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畅通了科技、资本和产业的循环。
- 强化投资者保护: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让投资者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自主决策,同时通过完善退市制度、加强监管执法等,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全面注册制有助于构建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战略。
展望未来,中国股票发行制度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持续优化信息披露质量: 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厉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 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 完善对中介机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其勤勉尽责。
- 完善退市制度: 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实现“有进有出”,优化市场生态。
- 加强市场监管与法治保障: 坚持“零容忍”执法,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国股票发行方法正朝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迈进,这一改革不仅深刻改变着A股市场的生态,也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