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问津”成为担忧的底色
“股票会没人要吗?”这个问题,像一根敏感的神经,总在市场低迷、情绪悲观时被轻轻拨动,当指数持续下跌、成交量萎靡、个股普跌,当“关灯吃面”“割肉离场”成为投资者日常讨论的热词,人们难免会生出这样的疑虑:如果市场持续冷下去,股票真的会变成“烫手山芋”,最终无人愿意接盘吗?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回顾历史,从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股市崩盘、股指暴跌近90%,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全球股市“自由落体”,再到A股市场2015年“千股跌停”的极端行情,每一次系统性风险中,都曾出现过“有价无市”“卖盘堆积却无人买入”的窘境,但历史同样证明,这些“无人问津”的时刻,往往是市场周期的低谷,而非股票价值的终点。
股票的本质:不是“筹码”,而是企业所有权的凭证
要回答“股票会不会没人要”,首先要理解股票的本质,股票并非一张可以随意炒作的“筹码”,而是企业所有权的证明——持有某公司的股票,本质上就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股东,享有企业成长带来的分红收益和市值增值,从这个角度看,股票的价值永远锚定于两个核心: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只要企业依然在创造利润、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它的股票就拥有“被需要”的底层逻辑,即使是遭遇短期危机的企业,只要核心资产未损、商业模式未失效,就可能通过重组、转型重获新生,苹果公司在1997年曾濒临破产,股价不足1美元(拆分后),但凭借iPod、iPhone等创新产品,如今已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股价较当年上涨超千倍,这说明,优质企业的股票,永远不会真正“无人问津”,只会因市场情绪暂时被低估。
市场周期:情绪的“过山车”与价值的“钟摆”
股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情绪放大器”,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会在牛市和熊市中被极致演绎,当市场处于牛市时,乐观情绪弥漫,资金蜂拥而入,即使是绩差股也可能被爆炒,出现“抢着要”的盛况;而当市场进入熊市,悲观情绪主导,资金纷纷撤离,优质股也可能被错杀,陷入“无人问津”的冰点,但这种“无人问津”并非永恒,而是市场周期的必然结果。
正如著名投资家约翰·邓普顿所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疯狂中消失。”当股票因市场恐慌而跌出“黄金坑”,当估值进入历史底部区域,聪明的资金(如长线机构、价值投资者)便会悄然入场,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股一度暴跌,但巴菲特却在市场最悲观时宣布“买入美国”,随后市场迎来长达十年的慢牛;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全球股市熔断,A股也在短暂下跌后快速反弹,不少优质公司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这些案例都证明,“无人问津”往往是价值投资者的“机会信号”,而非股票价值的终点。
流动性危机:短期“卖不掉”≠长期“没人要”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没人要”有时并非指向价值问题,而是流动性危机,当市场出现极端恐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抛售,会导致卖盘远大于买盘,即使愿意以极低价格出售,也可能暂时找不到接盘者,这种“有价无市”的情况,在2015年A股千股跌停、2020年美原油宝事件中曾真实上演。
但流动性危机通常是短期的,随着央行释放流动性、政策出台稳定市场、恐慌情绪逐渐平复,买盘会重新入场,股票的流动性也会恢复,2015年A股在经历千股跌停后,随着“国家队”入市、降准降息等政策落地,市场流动性很快得到改善,成交量逐步回升,这说明,短期“卖不掉”不等于长期“没人要”,流动性问题更多是市场机制和情绪的暂时失衡,而非股票本身的失效。
时代变迁:股票市场的“扩容”与“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股票市场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这进一步降低了“股票没人要”的可能性。
优质企业的供给持续增加,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新能源公司、生物医药企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优质标的,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公司,在传统行业低迷时,凭借高成长性吸引了大量资金追捧,成为市场“香饽饽”。
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化,从散户主导到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外资等)成为中坚力量,投资理念从短期炒作转向长期价值投资,使得市场对优质股票的“定价能力”和“承接能力”显著提升,外资通过沪深港通、QFII等渠道持续流入A股,正是看中了中国优质企业的长期价值,这种“聪明钱”的流入,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买盘支撑。
价值永不眠,“无人问津”只是周期中的短暂停留
回到最初的问题:股票会没人要吗?答案是:优质股票永远不会真正“无人问津”,而劣质股票即使短暂被炒作,最终也会因价值回归而被抛弃,市场永远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周期性摆动,“无人问津”不过是恐惧情绪达到极致时的产物,也是价值投资者播种的最佳时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担忧“股票会不会没人要”,不如回归投资的本质: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在市场恐慌时保持理性,在“无人问津”处看到机会,正如巴菲特所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只要企业价值仍在,市场情绪终将回暖,那些曾被“冷落”的优质股票,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股票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发现价值的眼睛和坚守底线的耐心,与其追逐市场的短期热点,不如做时间的朋友,与优质企业共同成长——这,或许就是应对“股票没人要”这一命题的终极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