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线的涨跌起伏中,在市场的喧嚣与浮躁里,有人视股票为博弈的赌场,有人奉其为财富增长的捷径,而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却以《易经》“变易、简易、不易”的智慧,为股票投资注入了一剂“中国心法”,他从不教人精准预测涨跌,也不鼓吹暴富神话,而是引导投资者在市场的“变易”中,看透商业本质的“不易”,用符合中国人思维的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简易”之道。
股票的本质:不是“代码游戏”,而是“企业价值的镜子”
曾仕强常说:“很多人炒股,盯着屏幕上的数字跳来跳去,却不知道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这就像买衣服不看布料,只看颜色,本末倒置。”在他看来,股票的核心原理,是“企业所有权的凭证”——你买的不是一串代码,而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赚钱了,你的“份子钱”(分红)会增加;公司发展好了,市场对它的认可度(估值)会提升,股价自然上涨;反之,若公司经营恶化,股票便会成为“废纸”。
这背后,是《易经》“不易”的道理: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企业的长期成长,才是股价上涨的“根”,投资者若能穿透市场的短期波动,像看“家底”一样审视公司的产品、管理、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就不会被“概念炒作”“消息驱动”牵着鼻子走,正如曾仕强所言:“风会停,浪会静,但好企业的好,是藏不住的。”
市场的“变易”:在“阴阳转换”中保持平常心
股票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变易”——涨跌无常,牛熊交替,曾仕强用《易经》的“阴阳”哲学解读这种波动:“涨为阳,跌为阴,阳极必阴,阴极必阳,这是自然的规律。”市场狂热时(阳亢),人人谈股成金,实则风险暗藏;市场低迷时(阴盛),遍地哀嚎,反而可能孕育机会。
他特别强调“反人性”的投资智慧:“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的内核,正是对“阴阳转换”规律的顺应,但曾仕强提醒,这种“反人性”不是刻意逆势,而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理性判断:当股价因市场恐慌被错杀(过度阴),且公司基本面未变时,便是“阴极阳生”的买入时机;当股价因泡沫炒作被高估(过度阳),脱离了实际价值,便是“阳极阴生”的卖出时机。
更重要的是,面对波动要保持“平常心”,曾仕强说:“股票涨了,别觉得自己股神;跌了,别怨天尤人,市场就像天气,晴雨交替是常态,你总不能因为下雨就怪天,不出门吧?”投资是一场“马拉松”,短期的涨跌不过是途中的“上坡下坡”,唯有守住内心的“定海神针”,才能不被情绪裹挟,做出理性决策。
投资的“简易”:守正出奇,知行合一
曾仕强认为,投资的最高境界是“简易”——化繁为简,抓住核心,很多人把炒股搞得很复杂:研究几十种指标,听信各种“内幕消息”,追涨杀跌,结果越操作越亏,投资的“简易”之道,藏在三个词里:懂、等、稳。
“懂”,是懂你所投,曾仕强反复强调:“不熟不做。”买股票前,先问自己: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靠什么赚钱?行业前景如何?管理层靠谱吗?就像你买房子要看地段、户型、物业,买股票也要先“摸清底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的企业,才能在市场波动时“拿得住”。
“等”,是等待时机,好企业也要有好价格,曾仕强把投资比作“钓鱼”:鱼(好机会)不来时,急躁下钩只会白费鱼饵;鱼来时,要沉住气,等它“咬稳”再提竿,市场的“变易”中,机会永远属于有耐心的人,正如他所说:“赚钱不着急,着急不赚钱,等风来,不如等‘时机成熟’。”
“稳”,是稳住节奏,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终身修行”,曾仕强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能太分散——买太多股票,就像照顾太多孩子,根本顾不过来,要留足“安全边际”:用合理的价格买优质公司,即使短期判断失误,也有“纠错空间”。
以《易经》智慧,做“清醒的投资者”
曾仕强讲股票原理,从未给出“必胜公式”,却道出了投资的“底层逻辑”:股票市场的“变易”永远存在,但企业创造价值的“不易”永恒不变;投资的“简易”之道,藏在“懂企业、等时机、稳心态”的坚守中。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焦虑的市场里,或许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预测未来的水晶球”,而是《易经》赋予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智慧——看透本质,顺应规律,守住本心,方能在这场“变易”的游戏中,成为“清醒的投资者”,让财富在时间的复利中,稳健生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