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随后便一路震荡下行,午后跌幅进一步扩大,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暴跌95点,跌幅超过3%,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同样跌幅显著,市场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放大近两成,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超80亿元,这一突如其来的重挫,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社交媒体上“满盘皆绿”“账户缩水”的哀叹声此起彼伏。
95点背后:多重利空叠加,情绪面主导行情
此次大跌的直接导火索,被市场普遍指向多重利空的集中释放,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PMI时隔半年重回收缩区间,部分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经济复苏力度的担忧;海外市场波动加剧,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暗示年内可能继续加息,全球风险资产集体承压,A股亦难以独善其身,板块轮动中权重股的集体回调——如白酒、新能源、金融等赛道领跌,进一步拖累了指数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盘面呈现出明显的“恐慌性特征”,沪深两市超4000只个股下跌,近百只个股跌停,而涨停个股不足50家,市场赚钱极差,北向资金的加速流出更放大了悲观情绪,外资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短期预期转弱,成为压制市场的重要力量。
历史对比:95点跌幅意味着什么?
从绝对值看,95点单日跌幅看似不大,但结合当前指数点位来看,这一调整幅度已接近年内单日最大跌幅,回顾历史数据,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超3%(约90点以上)的情况,今年以来仅出现过4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明显的内外部因素冲击,今年4月受疫情反复和海外流动性收紧影响,指数也曾单日下跌94点,随后市场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出现修复性行情。
但此次与4月不同,当前市场正处于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宽松但增量资金不足的“平衡博弈期”,投资者对政策预期的博弈、对海外风险的担忧,以及对企业盈利增速的分歧,使得市场情绪尤为脆弱,95点的重挫,更像是一次情绪宣泄,而非基本面的系统性恶化。
后市展望:危中有机,关注三大方向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加剧,但多数机构认为,95点的调整反而为中长期布局提供了“黄金坑”,从估值层面看,经过今日大跌,上证指数市盈率回落至12倍左右,处于近十年历史低位,部分高景气赛道龙头股的估值已具备较高吸引力,国内政策工具箱依然充足,稳增长、促消费的增量政策有望在四季度陆续出台,对市场形成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需警惕恐慌情绪的非理性蔓延,避免盲目“割肉”或追涨杀跌,中长期可关注三大方向:一是受益于“保交楼”政策加码的地产链相关板块;二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国家战略产业中的细分龙头;三是估值修复的消费板块,尤其是业绩确定性强的必需消费领域。
市场波动常态,理性应对是关键
单日95点的暴跌,无疑给市场参与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在A股“牛短熊长”的历史中,类似的波动屡见不鲜,每一次大跌既是风险的释放,也是机会的孕育,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被短期情绪裹挟,不如回归基本面,审视持仓逻辑,在市场恐慌时保持冷静,在估值合理时敢于布局,毕竟,投资的真谛不在于抓住每一次波动,而在于在波动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锚”。
(数据来源:Wind资讯、交易所公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