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中,“追涨杀跌”往往是大多数投资者难以摆脱的本能,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对,“逆向投资”——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则被许多投资大师奉为圭臬,对于基金投资而言,逆向投资同样是一种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捕捉超额收益的重要方法,本文将深入探讨基金逆向投资的方法、原则与注意事项。
什么是基金逆向投资?
基金逆向投资,并非简单的“与对着干”,而是一种基于独立思考和深度研究,在市场情绪极端低迷、基金被非理性抛售、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而在市场情绪高涨、基金被过度追捧、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时卖出的投资策略,其核心在于“价值发现”与“利用市场情绪的周期性波动”。
为何要践行基金逆向投资?
- 规避“高买低卖”的人性陷阱:市场情绪往往放大了牛熊市的效应,投资者容易在市场高点盲目乐观,在低点过度悲观,逆向投资有助于投资者克服这种从众心理,在相对低位布局,降低成本。
- 捕捉价值回归的机会:优秀的基金(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其短期净值的波动可能受市场情绪、风格轮动等因素影响,但长期来看,其价值会回归,逆向投资使得投资者能以较低价格持有优质资产,分享其长期成长红利。
- 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在可能:真正的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于“共识”之外,当市场对某一类基金或某一板块极度悲观时,往往孕育着未被发现的投资机会,敢于逆向布局的投资者可能获得惊喜。
基金逆向投资的核心方法
-
深入研究,识别“真金”与“垃圾”:
- 看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策略稳定性、历史业绩(尤其是熊市和震荡市表现)、从业经验、道德品质等是核心考察因素,逆向投资并非盲目抄底,要确保基金经理有能力在市场回暖时抓住机会。
- 看基金本身: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持仓结构、风险控制能力、费率结构等,选择那些基本面良好、长期业绩优秀、但短期因市场原因被错杀的基金。
- 看公司平台: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投研团队支持、风控水平等也是重要参考。
-
关注市场情绪与估值指标:
- 市场情绪指标:当市场弥漫着极度悲观情绪,如“股吧”哀鸿遍野、媒体标题党式唱空、新基金发行遇冷、基金份额大规模赎回、成交量持续萎缩时,往往是逆向思考的信号。
- 估值指标:对于指数基金,可以关注市盈率(PE)、市净率(PB)、股息率等历史分位点,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时,安全边际较高,对于主动基金,虽然估值判断相对复杂,但也可以结合其重仓股的行业估值水平进行辅助判断。
-
制定明确的买入与卖出计划:
- 分批买入,分散风险:由于市场底部的确认是一个过程,一次性“All in”风险较高,可以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如设置不同的价格或时间间隔逐步建仓,摊薄成本。
- 设定目标,及时止盈:逆向投资买入后,当市场情绪回暖、基金净值大幅反弹、达到预期目标价位或估值进入高估区域时,要勇于分批卖出,锁定收益,避免“坐过山车”,切忌因贪婪而“捂过头”。
-
保持耐心,长期持有:
逆向投资的收益往往需要时间来验证,市场情绪的修复和价值的回归不会一蹴而就,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不被短期波动所干扰,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基金逆向投资的注意事项与风险
- 逆向不等于“逆势”:逆向投资并非逆市场大势而为,如果宏观经济、行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恶化,单纯的“抄底”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逆向投资的前提是“价值未灭,只是暂时被低估”。
- 区分“错杀”与“价值毁灭”:要仔细甄别基金净值的下跌是由于市场系统性风险造成的“错杀”,还是由于基金本身基本面恶化(如基金经理离职、策略失效、踩雷等)导致的“价值毁灭”,后者应坚决规避。
- 克服心理障碍:逆向投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独立判断能力,在市场一片惨淡时买入,需要克服恐惧心理;在市场一片狂热时卖出,需要克服贪婪心理。
- 持续跟踪与动态调整:买入后并非高枕无忧,仍需持续跟踪基金运作情况、基金经理变动、市场环境变化等,一旦发现基本面恶化或判断失误,要及时止损或调整策略。
基金逆向投资是一种反人性、高要求的投资方法,它考验的不仅是投资者的专业知识,更是心态和纪律,它并非稳赚不赔的“圣杯”,但在有效的风险控制下,结合深入研究和耐心坚守,逆向投资能够帮助投资者在波动的市场中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财富的长期增值,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的投资思路,而非唯一的操作准则,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完善,方能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