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尽了这座“天府之国”首府的悠闲与魅力,当盖碗茶、龙门阵与麻辣火锅的香气弥漫在街巷之间,一股更为“鲜活”的力量,也在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中涌动——那便是股票,成都人爱称之为“弄讲”股票的“江湖”。
“弄讲”二字,是川渝方言中特有的韵味,它不仅仅是“谈论”、“分析”那么简单,更带有一种切磋、交流、甚至“摆龙门阵”式的轻松与诙谐,成都人“弄讲”股票,很少是在严肃的学术报告厅或高端的投资论坛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茶馆的竹椅上,在小区的院坝里,在火锅翻滚的雾气中,在朋友间推杯换盏的闲谈间。
清晨的鹤鸣茶社,老成都们一手端着盖碗茶,一手拿着早报,或掏出老年机刷着行情,三三两两便开起了“股经”。“今天哪个板块要起飞哦?”“我那个股票又被套起了,啷个办嘛?”“听说要出什么政策,你听说了没?”这些对话,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基于生活经验的感知和道听途说的信息交织,却充满了市井的智慧与关切,他们“弄讲”的,或许不是K线的精密走势,而是国家大政对自家“菜篮子”价格的影响,是某家知名企业扩张带来的就业机会,甚至是哪个亲戚朋友因为股票“发了点小财”的故事。
到了午后,写字楼里的年轻白领们,则开启了另一种模式的“弄讲”,他们可能更关注最新的财经新闻、行业动态,或是某位“大V”的独家观点,微信群、朋友圈成了他们“弄讲”股票的主要阵地,一个热点消息出来,便能引发一连串的“@”和讨论。“今天新能源是不是有机会?”“半导体是不是见底了?”“这只次新股能不能追?”这种“弄讲”,带着年轻人的敏锐与冲劲,也夹杂着几分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风险的忐忑。
成都人“弄讲”股票,有一种独特的“淡定”,赚了,可能会说“嗨,运气好,晚上加个菜”,然后继续该喝茶喝茶,该打麻将打麻将;亏了,也少有那种捶胸顿足的绝望,更多的是“哎呀,莫得事,就当交了学费,下次注意嘛”的自嘲与释然,这种“乐天知命”的心态,让成都的股市江湖少了几分剑拔弩张,多了几分从容与幽默,他们深谙“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道理,但在“弄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股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增加话题、调剂生活的元素,而非压垮生活的全部。
成都的“弄讲”股票,也并非全是闲情逸致,在牛市行情中,茶馆里的气氛也会热烈非凡,人人都是“股神”,仿佛遍地是黄金;而在熊市低迷时,“弄讲”的声音也会沉寂许多,更多的是唉声叹气和相互慰藉,这种集体的情绪起伏,本身就是成都股市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普通投资者对财富的向往和对市场的敬畏。
“弄讲”股票,在成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投资行为,它是一种社交方式,连接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折射出成都人乐观、务实、幽默的特质;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演绎着属于普通人的财富梦想与现实博弈。
如果你来到成都,想感受最地道的“成都味道”,不妨找个茶馆坐下,听听周围人“弄讲”股票,那里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更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时代浪潮中,那份独特的从容与活力,毕竟,在成都,无论是生活还是股票,讲究的都是一个“安逸”和“巴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