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石油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明确,以及传统石油需求的增速放缓,“石油末日论”一度甚嚣尘上,现实是,石油作为当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商品,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在此背景下,“剩下的石油股票”——即那些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财务稳健、且积极布局转型的石油公司,反而可能成为投资者在能源领域布局的“压舱石”,本文将从行业现状、核心逻辑、投资价值及风险挑战四个维度,深度剖析这类股票的投资潜力。
行业变局:“剩下的石油股票”从何而来?
所谓“剩下的石油股票”,并非特指某一家公司,而是指在行业出清、政策收紧、需求结构变化的浪潮中,存活下来并具备持续竞争力的石油企业,这类公司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 资源禀赋优异:拥有低成本、易开采的油气资源,或储量规模可观,确保在低油价周期中仍能保持盈利;
- 财务结构健康:资产负债率合理,现金流充裕,具备抵御油价波动的能力,甚至能在行业低谷中逆势扩张;
- 战略转型积极:主动布局天然气、碳捕集与封存(CCUS)、氢能等清洁能源业务,降低对传统石油业务的依赖;
- 股东回报稳健:注重分红回购,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过去十年,全球石油行业经历了多轮洗牌:高油价时期的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低油价周期中大量高成本、高负债的中小油企被淘汰或并购,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国际油价虽受地缘政治、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波动剧烈,但供需格局已趋于稳定,“剩下的石油股票”正是这场行业变革中的“幸存者”与“领跑者”。
核心逻辑:石油短期不可替代,头部公司价值凸显
尽管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但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高达30%以上,且在交通、化工、航空等领域难以被快速替代,对“剩下的石油股票”而言,其投资价值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供需平衡支撑油价中枢,头部公司盈利韧性增强
全球石油需求虽增速放缓,但绝对量仍将增长,尤其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下,中长期需求有保障,供给端,OPEC+主动调控产量,美国页岩油因资本开支不足增产乏力,非OPEC国家产能增长有限,供需格局趋紧将支撑油价维持在中高位(如布伦特原油80-100美元/桶区间),对于头部油企而言,这一油价水平足以覆盖成本并实现可观利润,2023年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公司的净利润已创历史新高,印证了盈利的韧性。
股东回报成为“安全垫”,吸引长期资金
在“双碳”目标下,石油公司面临转型压力,但短期内新能源业务难以贡献主要利润,头部公司纷纷加大分红力度和股票回购,以回馈股东,埃克森美孚2023年分红+回购支出达400亿美元,股息率超过4%;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A股龙头公司也维持着3%-5%的股息率,对于追求稳定现金流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保险资金)而言,这类股票提供了类似债券的“安全垫”,估值具备支撑。
转型布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剩下的石油股票”并非固守传统业务,而是积极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壳牌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能达到50GW,并大力发展氢能与生物燃料;道达尔能源通过并购进入光伏领域,目标2030年新能源业务EBITDA占比达30%,这些转型布局虽短期投入大,但若成功,将为公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降低对油价的依赖,提升长期估值。
投资价值:哪些“剩下的石油股票”值得关注?
在“剩下的石油股票”中,可重点关注以下三类标的:
国际石油巨头(Integrated Majors)
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道达尔能源为代表,这些公司业务覆盖勘探开发、炼化、销售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强,现金流稳定,且积极布局转型,埃克森美孚在圭亚那的巨型油气田项目持续投产,未来十年产量有望年增5%-7%;壳牌通过剥离高碳资产,聚焦天然气与新能源,估值已逐步修复。
中东国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mpanies, NOCs)
以沙特阿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为代表,这些公司拥有全球最低的油气开采成本(沙特阿美桶油成本不足10美元),且受益于本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沙特阿美2022年上市后,分红率高达70%,是全球最赚钱的石油公司之一;ADNOC则通过多元化布局(化工、氢能),向综合能源集团转型,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石油行业龙头
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作为国内油气供应的“压舱石”,不仅受益于国内油气价格改革(如“地板价”机制),还积极布局新能源:中国石化建成全球最大光伏站点之一,中国海油则加速发展海上风电,国内油企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3年PB不足0.8倍),股息率高,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
风险与挑战: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尽管“剩下的石油股票”具备诸多优势,但投资者仍需警惕以下风险:
油价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如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全球经济衰退、OPEC+政策调整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油价大幅波动,影响公司短期盈利。
转型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业务投资周期长、回报慢,若转型进度缓慢或技术路线选择失误,可能导致公司现金流承压,拖累估值。
政策与ESG压力:全球碳中和政策趋严,碳税、环保法规等可能增加石油公司的运营成本;部分投资者因ESG(环境、社会、治理)因素规避化石燃料股票,可能影响融资成本与估值。
地缘政治风险:对于中东、俄罗斯等地区的石油公司,国际政治关系变化可能影响其资产安全与运营稳定性。
在变革中寻找“剩者为王”的机会
能源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在未来10-20年,石油仍将扮演能源“稳定器”的角色,而“剩下的石油股票”——那些兼具资源优势、财务实力与转型决心的企业,有望在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分享能源转型红利与油气价值重估的重要标的。
投资这类股票需保持长期视角,既要看到其短期盈利的韧性,也要关注其转型的长期进展,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可配置不同比例的国际巨头、中东NOCs与中国油企,在控制波动的同时,把握能源行业“剩者为王”的投资机遇,毕竟,在变革的时代,真正的机会往往属于那些既能适应变化,又能坚守核心优势的“幸存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