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动的A股市场,“躺平”这个词正从生活态度渗透到投资策略中,当大盘反复震荡、个股涨跌无常时,不少投资者选择“躺平”——不再频繁操作、不再试图“高抛低吸”,而是买入后长期持有,任其“自生自灭”,股票“躺平”到底有用没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它更像一把双刃剑,用对了是“静待花开”,用错了则是“坐以待毙”。
先说“有用”的“躺平”:优质资产的长期陪伴
“躺平”在投资中的“有用”,本质上是对“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的通俗化表达,它的核心逻辑是:选择真正优质的公司或基金,忽略短期市场波动,与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分享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红利。
这种“躺平”的底气,往往建立在三个前提上:
一是标的物的“优质”。 如果一家公司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行业龙头地位、护城河深厚的管理团队,或者指数基金覆盖的是代表经济方向的行业(如科技、消费、新能源),那么短期股价的波动只是“噪音”,长期来看,企业价值的增长终会反映在股价上,过去十年持有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优质资产,即使中间经历多次市场大跌,“躺平”持有的投资者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二是时间的“复利”。 爱因斯坦称复利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躺平”正是复利发酵的土壤,短期频繁交易不仅可能踏错节奏,还会产生手续费和税收成本,侵蚀收益;而长期持有,让时间和企业盈利一起“滚雪球”,哪怕年化收益率只有10%-15%,20年后也能实现资产的数倍增长。
三是心态的“从容”。 市场永远在“贪婪”与“恐惧”中循环,频繁操作的投资者往往容易被情绪左右:涨了怕踏空追高,跌了怕割肉止损,最终陷入“高买低卖”的恶性循环,而“躺平”者一旦选定标的,便屏蔽短期噪音,避免了情绪化决策,反而能更理性地应对市场波动。
再说“没用”的“躺平”:劣质资产的“温水煮青蛙”
“躺平”并非“万能灵药”,如果忽略了标的物的质量,“躺平”很可能从“智慧”变成“陷阱”,甚至导致“躺平即躺平”——资产长期缩水,躺”在亏损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这种“无用”的“躺平”,通常踩中几个“坑”:
一是“躺”错了标的。 把“垃圾股”或“问题基金”当“宝贝”长期持有,是“躺平”最大的误区,那些业绩常年亏损、行业前景黯淡、公司治理混乱的个股,短期可能因概念炒作上涨,但长期必然价值回归,股价持续阴跌,躺平”,不仅无法“回本”,反而可能越亏越多,最终退市血本无归。
二是“躺”没了策略。 “躺平”不等于“躺平不管”,即使是优质资产,也需要动态评估:当公司基本面恶化(如行业颠覆、业绩暴雷、管理层变动),或者估值严重高估(如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仍盲目“躺平”,就会错失止损或止盈的机会,曾经的“白马股”康美药业,因财务造假暴雷,长期“躺平”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是“躺”偏了心态。 有些投资者把“躺平”当作“不劳而获”的借口:既不研究公司基本面,也不学习投资知识,买入后完全“佛系”,甚至指望“靠运气赚钱”,这种“躺平”本质上是懒惰,市场短期可能给你“糖吃”,但长期一定会让你“还回去”。
关键不在于“躺不躺”,而在于“怎么躺”
到底该不该“躺平”?答案藏在“躺”的逻辑里:“躺平”有用与否,取决于你“躺”的是不是真价值,以及你有没有“躺”的资本和纪律。
要“躺”得有底气:做好“筛选”,无论是选股还是选基,都要基于基本面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空间、行业地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历史业绩、回控能力……只有真正理解并认可标的价值,才能在市场波动时“拿得住”,如果连公司是做什么的、靠什么赚钱都搞不清楚,不如不要“躺”,直接远离市场。
要“躺”得有耐心:接受“波动”,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短期回调是常态。“躺平”不是“装死”,而是接受波动,甚至在下跌时利用机会加仓(前提是标的优质且估值合理),正如巴菲特所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真正的“躺平”者,往往是在市场恐慌时敢于布局的逆向投资者。
要“躺”得有纪律:懂得“动态平衡”。“躺平”不等于“一成不变”,可以设定一些基本的“红线”:比如当个股跌幅超过30%且基本面无改善时止损,或收益率达到50%-100%时部分止盈;对于指数基金,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躺平”,定期定额投入,平摊成本,降低择时风险,这种“有纪律的躺平”,才能让投资走得更稳。
投资是一场“认知的修行”,“躺平”是选择而非终点
股票“躺平”有用不?有用,但前提是你选对了“赛道”,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无用,因为它不是“躺赢”的捷径,更不是“不劳而获”的借口,投资的核心,永远是认知的变现:理解价值、敬畏市场、控制情绪,无论是“躺平”还是“操作”,本质上都是认知的体现,当你真正看懂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短期波动便不再是焦虑的来源,而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朋友,反之,如果认知不足,再多的“策略”也只是徒劳,与其纠结“躺不躺”,不如先提升自己的“投资认知”——毕竟,只有真正理解投资的人,才能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躺平姿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